-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楚山川巫神地,神秘歌谣传至今
——渝东南“瓦乡话”等民间材料与鄂西北民歌中的巫文化特质及文化背景
白俊奎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00067)
摘要: 渝东南与鄂西北的民歌从古代传至现代,是民间古典文学的精华。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有许多相似处, 渝东南酉水流域《“瓦乡话”神歌》与鄂西北《待尸歌》惊人地相似,这与其山川地理及人文有紧密的关联。巫文化在民间葬俗及歌谣中有很多体现,这些民俗歌谣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民间古典文艺美学的成就,对现代文艺创作与研究等都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渝东南;鄂西北;巫文化;“瓦乡话”;民歌
在人类历史上,巫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头之一,它曾作为世俗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受到重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巫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特色和亮点之一,它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财富,有其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与必要,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要加以批判地继承与扬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等指导下,不少因素仍然有研究、借鉴和参考等的价值与功能。渝东南与鄂西北各在四省交界处,其间千山万水阻隔,但民歌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方位、神秘葬俗所包含的巫术与宗教意蕴相同或相近,诸地同受巴楚文化浸润和渗透, 民众在思想、感情、思维、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融,陕豫川鄂、湘鄂渝黔或陕豫川湘鄂渝黔联合开发、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很有必要。
一、渝东南与鄂西北独特的山川地理与人文环境
文化以山水自然条件为依托,山水自然因文化而生辉。渝东南、鄂西南、湘西北、黔东北, 有乌江、郁水、阿蓬江、酉水、清江、沅江,在地理和人文上紧密联系不可分,这是南巴楚;川东北、渝东北、渝东、鄂西北、陕东南,在长江北,汉水流域,黄河流域南麓地区,这是北巴楚。南北巴楚有长江横亘,以长江为中轴,南巴楚与北巴楚呈扇形对称分布,在地理上似乎相反,湖北省房县即与渝东南形成“东北—西南”走向,在地理上形成“东北—西南”线,鄂西北与鄂西南以长江为中轴南北对称,鄂西北与渝东南以长江为中轴南北相望相呼应,形成山水相连的格局,形成凹槽形人文地理片区。渝东南与鄂西北在山脉两侧、河流谷地、山间坪坝间形成天然走廊,巴国最强盛时疆域西起僰道(今宜宾) ,东至鱼复(今奉节) ,南到涪黔(今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 ,北至汉中(今汉中),涵盖今湘鄂渝黔川陕豫等省交界地区。巴国灭亡后,一支沿乌江上溯至“五溪地区发展壮大,一支沿嘉陵江上溯到深山区避秦楚之逼,乌江与嘉陵江以长江为对称轴,呈“西北—东南”走向斜对称。巴人和楚人等在上述渝东南与鄂西北山川坝谷中生产、生活和战斗,人文因素相互渗透、吸取和融合,在历史、民族、生产、生活等方面相通处甚多如屈原与楚辞和巴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北京学者王红旗撰文《屈原本是巴族人, 楚辞得益巴人歌》[1]、《屈原端午未投江,龙舟粽子船棺葬》[2],笔者《巴族文化有传人,“灵均”、“廪君”一转音: 试论屈原是土家族先民成员之一及巴楚文化之南北混融与流变》[3]等,屈原长期生活在巴楚文化混融的时代和空间里,对巴人和楚人文化与血统都有继承,是楚辞和巴人歌谣的集大成者。研究楚辞和巴人歌谣,应把屈原及其作品视为核心。历史上巴楚毗邻而居和战并有相辅相成,民间在文化与风俗习惯等相通相融。渝东南、鄂西北的民歌直接或间接继承了历史上的巴楚文化, 混融进许多外来文化,有许多民俗内容相同或相近。其民歌、葬俗、信仰和灵物崇拜如出一辙,有审美欣赏、学术考察和文化艺术借鉴等价值。
二、渝东南:巴楚文化在南边所产生的神秘葬俗歌谣举例
笔者2008年1月6日至2010年10月一直坚持在渝东南酉水流域调查研究古老汉语及少数民族融合体的“瓦乡话”,收集到一些巫术材料:“白虎堂上坐po55fuo51dau35vo55?ie35,无事惹场祸,w?24se51ru?24ce51fuo51,画虎画皮难画骨,ua51lau35fuo51hua51fuo51?a51lo?35hua51gua51da51,知人知面不知心,?i55o?35bu35?i55xie55,惹不起,bu55yau55ruo51,躲得起,duo51de35kou51,坏事做多了,没有好下场,huai51?a51?uo51die55luo51,mei55you51hau51diu51cho?51,多修桥,Duo55xiu55qiau35,多补路,Duo51bo55sau214,多给儿孙留幸福,duo55ba35g?u214er55?a51xie55fo51,蛇有蛇道,sei51va55de55,g?u35qie51g?u51die51sa55,人有人路,??35yu?5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