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佛山民俗风情-精品.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文化佛山民俗风情-精品.doc

/ 岭南文化——佛山民俗风情 内容提要: 从迎春花市、行祖庙、拜北帝、行通济、龙舟竞渡、秋色等五个方面介绍家乡佛山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佛山的特有节庆、传统风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能够正确认识到发扬佛山民俗文化对佛山未来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介绍相关民俗的由来传说、民间谚语、时代发展等,加深学生对家乡民俗的了解;通过对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收集,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与现实生活动密切联系,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民俗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家乡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对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收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佛山的传统民俗——迎春花市、行祖庙拜北帝、行通济、龙舟竞渡、秋色。 难点: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以促进佛山未来发展。 教学过程: 1、迎春花市 佛山人“行花街” (行在广东话的意思是走、逛)的习俗相沿已久,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花市日期从农历十二月廿八至三十日一连3天。除夕晚是花市的最高潮。一般居民吃过团年饭,全家行花街,买年桔、桃花等花果度岁,以示来年大吉大利,大展鸿图。每年供市民选购的种类繁多,有吊钟花、水仙花、桃花、梅花、菊花、玫瑰花、兰花、万年春、富贵竹、四季桔、金桔、朱砂桔、大红桔等。花市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到花市的人数逾10万人次,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十分热闹。除夕晚12时过后,卖花的人即结束卖花。到花市卖花的花农,来自省内各地,更多是近郊农民。 2、行祖庙、拜北帝 ?每年的除夕晚,佛山的人民在行过花街之后,都会在凌晨前后到祖庙去拜北帝,用硬币去投掷祖庙前的池塘里的石龟蛇头,祈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财源滚滚。 佛山祖庙是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的寺庙古建筑群,供奉的是“司水之神”北帝神,几百年来,它作为佛山人的象征而存在,并发展成为佛山社区的至上神庙。人们崇拜北帝神灵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佛山民间烟火延绵,传承不息。建国后,1962年祖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祖庙被升级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佛山祖庙在佛山传统社会中是集神权、政权、族权于一体的社区主神庙,是佛山最重要的社区整合力量,对佛山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北帝公”是佛山人,特别是年纪稍长者日常的生活中重要内容之一。农历初一、十五和北帝诞,祖庙崇敬门外都围满了虔诚的香客。“拜北帝,行祖庙”,更是每年春节期间佛山人必不可少的内容。他们相信拜过北帝之后,一年之中都会得到北帝的庇护,使之生意兴隆、财丁两旺,重功利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普遍特点之一,佛山的北帝崇拜也不例外。但像佛山人这样合镇共奉一神,从古一直延续至今的,确实较为少见。 3、行通济 佛山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有“行通济”的风俗,传说是日人们行过桥后,可一年“无闭翳”(晦气、忧愁),故民谚有“行通济无闭翳”之语,它是佛山人利用节日寄托良好祝愿的一种习俗。   通济桥始建于明代,为横跨佛山内河东溪(锦澜)段的乡间独木桥,由于乡民过往频繁,明天启六年(1626年),改建为桥北侧为九级石阶、桥南侧为十三级石阶的石板拱桥,并取“必通而后济”之意,定名为通济桥。数百年来,通济桥历经无数次修建,当年的那座小木桥已经建成了坚固的石拱桥,桥边修起了公园和广场。 正月“行通济”习俗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鼎盛。据民国十二年(1923年)出版的《佛山忠义乡志》(冼志)载:“上元(元宵节),开灯宴,普君圩为灯市。……自元旦(春节)为始,他乡皆来买灯,挈灯者鱼贯于道,通济桥边,胜门(现城门头)溪畔弥望,(皆)率灯客矣。”在正月十五晚上吃过汤圆以后,大家都在正月十六凌晨时份就会提灯笼纷纷向通济桥涌去,开始“行通济”,然后在桥上买一把生菜(生财),祈求来年没有烦恼、事事如意和来年发财! “行通济,无闭翳”,当初建桥是为了让人过河方便,如今桥的使命早已变更,随着附在桥上的民间传说的流传,通济桥已成为佛山人心目中的福祥之地,“行通济”更成为佛山民俗之一。世易时移,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后,这种古老习俗也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注入了新的内涵,那就是“行通济,做善事”。这一新的形式给在新时代弘扬佛山的传统文化带来有益的启示。可以说,透过“行通济”这个与时俱进的古老习俗,我们看到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看到了佛山人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4、龙舟竞渡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赛龙舟竞渡(又名“划龙船”)创始于明代,是民间盛行的传统活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佛

文档评论(0)

gd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