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北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新进展.pdf

南海中北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新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中北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新进展.pdf

第28卷 第1期 华 南 地 震 Vol.28,No.1 2008年3月 SOUTHCHINAJOURNALOFSELSMOLOGY Mar.,2008 南海中北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新进展 1,2,3,4 3,4 3,4 3,4 吴振利 ,阮爱国 ,李家彪 ,丁巍伟 3,4 5 5 5 李湘云 ,丘学林 ,赵明辉 ,郭兴伟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4.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12;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1) 摘要:2006年8~10月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使用德国SEDIS型三分量海底地震仪 以气枪为震源在南海中北部开展了广角地震反射/折射勘测,这是我国大陆科研单位第一次自 主开展长距离多剖面的海底地震仪人工地震探测。勘测线共三条,总长达 1176.8km,工区 最大水深4137m,共投放48台次,回收成功率95.8%。所获得的数据质量良好,深部信息 丰富,可直观地分辨出Pg、Pn、PmP等震相,为南海中北部深部地壳结构、洋壳与陆壳分 界和西北、西南次海盆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OBS);被动陆缘;广角地震反射/折射;南海中北部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 中图分类号:P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662(2008)01-0021-08 引言 南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大型边缘海,它东邻菲律宾海板块、北为欧亚板块,西南面与 印澳板块相接。南海由三个主要的地貌构造单元组成,即北部大陆边缘、中央海盆和南部 大陆边缘。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可将南海海盆分为东部次海盆、西北次海 [1~7] 盆和西南次海盆 。南海海盆四周边界各具特点,北部是平缓的拉张陆缘,西部为越东大 型平移断裂带构成的剪切边缘,南部是以陡崖为特征的拉张边缘,东部为正在活动的马尼 [8~10] 拉海沟俯冲带 。南海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研究上的热门课题,几十年来经 久不衰。对该区域的地壳与岩石圈结构特征、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动力机制的研究,不 仅是深化南海形成演化认识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化南海油气等重要资源分布规律认识的重 [11] 要组成部分 。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部地壳探测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和海底地震仪三个阶 [12] 段 ,其中海底地震仪 (oceanbottomseismometer,OBS)技术在南海的应用令人关注。与 收稿日期:2007-08-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7602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07CB411701). 作者简介:吴振利 (1977-),男,在读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边缘海深部构造研究. 22 华 南 地 震 28卷 近海面的水中检波器相比,海底地震仪能更有效的记录地壳深部的信息,由于海底噪音弱, 且减少了地震波在海水中的传播损失,地震波记录质量一般较好;另一个显著的优势是多 [13] 分量海底地震仪除了接收纵波,也能接收横波,提供的信息量大为增加 。20世纪90年 代以来,OBS调查开始应用于我国海域,且集中在南海北部边缘,主要开展了5次OBS调 查 (图1)。这些调查都是以国际合作或海峡两岸合作等形式展开的,所使用的OBS O(BH) 均为对方合作者提供,我方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