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犯罪新闻传播中的尺度把握.docVIP

电视媒体犯罪新闻传播中的尺度把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媒体犯罪新闻传播中的尺度把握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034-02   在如今的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犯罪新闻报道有所增加。虽然电视媒体中的这类新闻报道能吸引观众眼球,可以获得较高收视率,但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弊多利少。笔者认为,电视媒体在传播犯罪新闻时要把握好尺度,努力去降低其负面效应,突出其警示性,力争通过报道起到应有的普法效果。   一、尽量避免负面效应   “犯罪新闻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1]”犯罪新闻作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特殊题材,特征是故事性、刺激性、震撼性、腐蚀性和法律性。犯罪新闻如果在报道中把握不好,其负面效应非常明显,如诱发作用、模仿作用、破坏作用和异化作用等。因此,电视在报道时不能去迎合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感官刺激。有的电视媒体,为了增强犯罪新闻报道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公安机关的破案过程进行披露。这样做,弱化了对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反而为有可能伺机作案的人员提供了作案办法借鉴,提高了他们的反侦查能力。   “对犯罪行为的长期考查也发现一个规律,即媒体传播与犯罪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劫持人质案、校园袭童案、越狱案、金融诈骗案、银行抢劫案、文物盗窃案、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等频繁发生,这些事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相似性和高模仿性令人关注。”“以福建南平郑民生校园砍杀事件为例,该事件经一些媒体详细追踪报道后,在一个月内全国又发生了五起类似事件,未遂多起;有统计表明,报道郑民生事件多的地区,发生的类似事件也多。[2]”犯罪新闻一般都具有曲折情节和暴力色彩,有时比虚构的影视作品有更强的吸引力。如果电视媒体仅靠这个来拉动收视率,那么就会进入犯罪新闻传播的误区,给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为此,记者在对犯罪新闻的报道中,不能披露骇人听闻的犯罪细节,不能为了追求感官刺激去展示血腥的凶杀现场,不能出现令人作呕的色情场面。否则,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如果电视媒体对犯罪新闻报道不当,还会起到示范诱导犯罪的作用。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犯罪倾向深植于人的潜意识中,犯罪新闻报道则可以使这种潜意识得以复苏。此外,即使个人由于法律威慑、社会伦理、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因素不能直接参加犯罪,但是,犯罪新闻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人性中对恶的需要,这也可能是犯罪新闻被广泛所热衷的重要原因。[3]”对于犯罪新闻,电视记者还要真实客观并把握好报道时机,充分发挥犯罪新闻报道的正面效应,规避其消极影响。例如:不能在案件最终宣判前就称呼“犯罪嫌疑人”为“犯罪分子”或“罪犯”,也不能为出身官员或富裕家庭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贴上“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记者编辑在感情上憎恶犯罪嫌疑人是正常的,但体现在犯罪新闻报道中,用词还是要符合法律规范,尤其是对犯罪新闻所发表的评论,更要把握好尺度,避免“媒介审判”。   二、重点突出警示作用   电视媒体在传播犯罪新闻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积极思考,突出其警示作用。通过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的揭露及对犯罪嫌疑人作案新动向的曝光,让观众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如何有效防犯,保护自己。针对今年以来诸暨境内盗窃案多发的趋势,诸暨市广播电视台在最近的每期《暨阳警方》栏目中,都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反盗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如《揭开奥迪A6车内财物被盗之谜》《偷油梦的破灭》《单身公寓的贼影》《香榧大盗落网记》等,在介绍一些盗窃案例的同时,向观众进行警示教育,以提高观众的防盗意识。   香榧是诸暨市赵家镇一带山区百姓的“摇钱树”。最近几年,随着香榧产业的不断壮大,培育香榧树苗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然而,这里的“商机”也被一些不劳而获的窃贼瞄上了。2014年1月28日,赵家镇榧王村的骆先生起了个大早想去打理一下种在山上的香榧苗,没想到,到了山上后,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自己亲手培育的许多香榧苗不见了,山地上一片狼藉。附近的村民蔡何苗听说山上有香榧苗被盗,也赶到自家的香榧林里去看,结果他辛辛苦苦栽下的香榧苗也被盗了。情急之下,他们只得报警。经调查,这里总共有5户人家的香榧苗被盗。榧王村是赵家镇有名的香榧专业村,村民的收入大多依靠香榧产业。随着香榧销售形势逐年看好,勤劳的村民除管理好原有的香榧树外,还培育繁殖香榧苗,扩大香榧种植面积。由于香榧苗繁殖期长且不容易成活,市场价格不菲,被偷盗后村民十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诸暨台记者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采访,当地警方也成立专案组,全力以赴加以侦破。民警通过现场勘查,发现香榧苗被盗后留下的几个坑都不深,根都留在里面。说明这个偷盗者不可能是本地人,因为他挖坑不够专业。后来民警在摸排时了解到有一辆外地牌照的面包车

文档评论(0)

leirenzhan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