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游牧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pdfVIP

呼伦贝尔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游牧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呼伦贝尔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游牧 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李福震吴志坚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拉尔021100) 摘要:内蒙古高原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游牧文化是千百年来草原生态环境得 以较好保存下来、未遭到明显人为破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重要的世界民族文化遗产,本文就呼伦贝尔市辉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传统游牧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今后发展方向作一简要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保护区;游牧文化;生态环境 l呼伦贝尔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传统游牧文化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南部,处于大兴安岭山地森林向呼伦 贝尔草原的过渡带和草甸草原向典型草原的过渡带,集森林、草原、湿地于~体,总面积3568.48 7:Ell8048 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N48010’-480577-119045。保护区内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以鄂温克族、蒙古族(包括布利亚特蒙古族)、达斡尔族为主,人口4600人。内蒙古鄂温克族自 治旗的辉河流域是鄂温克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清代将居住于布特哈地区(今嫩江流域)的达斡 尔、鄂温克、鄂伦春统称为索伦部,1732年清廷将原本居住于布特哈地区的3000名索伦部官兵 迁于呼伦贝尔驻防,其后裔既现在居住于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自治 旗的锡尼河镇是布利亚特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布利亚特部是蒙古的一个古老部落,其先民一直 在贝加尔湖活动,17世纪后在贝加尔湖至额尔古纳河流域游牧,俄国十月革命后遭受迫害,1918 年后部分布利亚特人陆续迁入呼伦贝尔地区,被安置于今锡尼河地区生活至今。保护区内有约 100人的布利亚特蒙古族生活。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保护区内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一直保持着传统游牧的生产生 活方式,他们在一定区域内逐水草而居,不在一个地方进行长时间的放牧,使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根据自然规律和草场承载能力,控制牲畜头数,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因为进行游牧生活, 他们的居所为简单实用的蒙古包,既利于搬迁也客观上的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扎包时不对草地 进行挖掘,直接将围栅扎在草地上,上面覆以毡布、皮毛等,里面摆放一些简单的生活器具,这 样一旦搬迁后草地植被将很快得到恢复。传统游牧生活基本不产生垃圾,燃料以晒干的牛羊粪便 为主。处理生活垃圾时,先挖一土坑,将草皮放置一边,生活垃圾埋于坑内,搬迁时再将原有草 皮覆盖其上。他们崇尚自然、珍爱生灵,十分注重保护树木、水源,极少进行渔猎等活动,特别 是不打鸟,也不捡鸟蛋。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多信仰原始萨满教或喇嘛教,这也使他们 保持着一种崇敬自然、关爱生灵的原始生态观。 一187—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2游牧文化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千百年以来,北部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和谐共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集体游牧的生活方式, 使草原在四季能够得到恢复和休息。正是这种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才使得举世闻名的呼伦贝尔草原 得以较好的保存。由于地质和气候方面的原因,中国北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破坏难 以恢复。这里的草原地表腐殖质土层厚度仅为20—30锄,其下为沙土层。年降雨量仅为300毫 米左右,无霜期为90天,春秋季多大风,大风天数60天。在这种地质、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 一旦遭到破坏,土层裸露后,将会很快沙化。因此,这里不适宜进行农耕生产,而适宜进行畜牧 业生产。例如科尔沁草原由于上世纪现代农耕的发展而导致40%的草场退化,荒漠化土地超过5.3 万平方公里,且以每年2%的速度向外扩张。而强度过大的现代葺牧业生产也会对草原造成破坏, 因此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是最适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一种生产方式。同时,传统的游牧生产生 活在燃料取材、垃圾处理、牲畜数量控制等方面对现代的环境保护也都有一定的借鉴。特别是在 能源紧张、温室效应剧增的今天,这种以牛羊粪便作为燃料的方式仍应继续沿用,为人类减少温 室气体的排放作出贡献。这种量草而畜、注重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游牧文化对草原生态 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辉河自然保护区内传统游牧文化面临的威胁 传统游牧文化正在遭受着消失的威胁。随着人口数量增加,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