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docVIP

1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doc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摘要 减数分裂是生物性原细胞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本实验以生殖期雄性蝗虫精巢细胞为材料,先使用Carnoy固定液固定,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压片法制片。标本玻片置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认识、分辨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并对不同分裂相拍照或绘图记录。 引言 减数分裂(Meiosis)是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指生物性成熟以后,性腺中的精(卵)原细胞经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其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生物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单倍体配子细胞经过进一步变形、生化变化,形成成熟的精子或卵细胞。二者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本次实验采用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作为标本采集对象,其雄性染色体数为2n=23,XO ♂。蝗虫染色体大,数目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经典材料①。 实验材料 器材:显微镜1台,镊子1把,解剖针2支,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条 试剂: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生物材料: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固定材料 实验步骤 取材与标本固定 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的固定。选择雄性蝗虫,剪去双翅,再由腹部背面剪开,可见贴在一起的一对橘黄色精巢。将其投入0.7%生理盐水中剔去脂肪,可见曲细精管①。 将其投入Carnoy固定液中,室温下固定24h后,转入70%乙醇,存放于4℃冰箱。 制片与观察 染色。取2-3个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时间一般为6-10min。 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用左手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用右手持解剖针,用针柄轻敲盖片,使材料均匀分散开。 使用40倍物镜观察,辨认并记录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状态。 实验结果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分为I,II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分为前、中、后、末四期。其中减数分裂I前期期间涉及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五个时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点如下。 减数分裂I 前期I 细线期。染色体初步凝缩,呈细线状。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②。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其中有一色块,为X染色体所形成。如图1a。 偶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凝缩。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②,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用油镜仔细观察,可见四个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在有些物种中表现为染色体细线一端在核膜的一侧集中,另一端放射状伸出,形似花束,故又称为花束期。该时期在10×40倍高倍镜下不易与细线期区分。如图1b。 粗线期。持续时间长达数天。联会复合体基本完成,染色体变粗且短。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②。这一时期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此时X染色体收缩成一条染色很深的棒状结构①。如图1c。 双线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但在交叉点上还保持着联系。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在电镜下已看不到联会复合体。如图1d。 终变期。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继续变粗变短,直至中期I达到极致。终变期的前期与双线期的后期无明显差别。如图1e。 中期I 联会复合体中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显微镜观察蝗虫染色体为12条联会复合体。如图1f。 后期I 联会复合体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显现出不同形状。滞后者为X染色体。由于相互分离的是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不变。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如图1g。 末期I 染色体到达两极,同时进行胞质分裂。姊妹染色单体仍旧相连。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将经历间期II。 减数分裂II 基本现象与减数分裂I各时期相似。区别在于: 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故减数分裂II前、中、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11或12条。 中期II染色体较细,极面观呈菊花状。如图1h。 后期II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呈四堆。 末期II染色体解旋。之后由圆形的配子细胞变形,经过柳叶状变为丝状成熟精子(如图1i)。 a细线期 b偶线期(花束期) c粗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