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008山东卷考试说明历史样题类型评析及材料解析题的做法指导 小切口,大纵深,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答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概括性 渗透探究性,体现研究性学习,要求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 依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比较,要求答案具有条理性 大跨度,综合性强,有较高覆盖率,要求答案具有比较高概括性和评价性 小切口,大纵深,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答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概括性 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 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本,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战国 (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本,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渗透探究性,体现研究性学习,要求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 2.有研究者在论述“明代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定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有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的保守性;材料三与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的自主性。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