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总复习--古诗词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讲练 中考目标解读 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会鉴赏中国古诗词常见的意象、风格、写法。 3、掌握中考诗词考查的常见题型,并能熟练解答。 中考主要考点: 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诗词的艺术技巧、诗词的语言品味、诗词的形象感悟。 经典考题: 2010-2014泸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2010泸州中考)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雪坡词(分)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2.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 参考答案:1.(4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一点1分,共4分) (4分)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前两点任意回答一点2分,最后一点2分,共4分) 五、诗词品读。(8分)(2014泸州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寻南溪常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所代表的思想感情 在古诗词中,以景传情达意的意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羁旅之苦”;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有情有意,有意有情,情随意生,情意交融。可见,抓住意象探求诗词情感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古诗意象口诀(背诵)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文档评论(0)

bkqs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