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2012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语文)word版.docVIP

安徽省名校2012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语文)word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名校2012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文官服饰之美 马琳 唐代文官服饰质料优良、色彩华丽、纹样精巧,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着装的整体效果,深刻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然而自然美并非孤立存在,是与社会伦理观念紧密相联的:服饰的质料、色彩、纹样,尽管取之于自然,形制、饰物等却不是随人可用,由其等级地位所决定,强调自然美与伦理美的统一。 伦理美,即唐代文官服饰强调与身份等级相一致,以封建伦理道德原则作为衡量服饰美丑的标准。由于中国自汉代以来即为文官治理天下,故其服饰之政治性、伦理性极强,以达到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辨贵贱的目的。唐代文官服饰等级森严,不可逾越:朝廷亦通过行政手段加以维护。无论是历史的沉积还是大唐王朝的不懈努力,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强化着唐人服饰审美观念中的社会伦理色彩,美的服饰必须与上下等级贵贱相适应,否则就是丑陋的。 细究起来,唐代文官服饰以伦理道德为美的风尚,是自古以来服饰被视为“顺天道”之术,儒家“天命观”思想的体现,同样,儒家对“天道”的认识以及与此相关的“天人感应”等理论对古代服饰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一方面,它竭力维护古制中与此相关的服饰,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创造,从而对唐代文官服饰的色彩、纹样、饰物等装饰理念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服饰色彩方面,一方面服色被分为正色与间色,重正轻间,以此体现尊卑。古时以纯色为正色,两色相杂为间色。另一方面以服色顺应方位。方色,亦称“五方色”,方域之色,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代表东、南、西、北、天、地等诸方位,并将其施于大礼服。在服饰纹样方面,祭服的章纹古已有之,唯作为文官常服的纹样以花鸟图案为主,它集象征性、寓意性与装饰性为一体,颇具大唐风格。 自然美,即唐代文官服饰注意服饰质料、色彩、纹样等形式因素与自然的统一,并追求服饰的整体和谐之美。中国古代强调服饰的社会性质,强调从伦理角度时服饰进行审美,这种以伦理为中心的服饰思想虽然通过官方颁布的舆服制度加以推行,然而也是通过服饰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呼唤人们的审美兴趣,进而从心理上认可并接受。 同时,以效法自然为美的服装倾向也不是仅从某一方面显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服饰的质料、色彩、纹样、形式等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即唐代文官服饰的美学效果出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考虑。 主次分明,互相贯注,彼此呼应,在多样中见统一,在对比中见和谐,产生非同凡响的美学效果。 唐代这种以自然为美的服饰思想,其哲学基础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天人合一”观念,其社会基础则与炎黄子孙在长期实践中对自然的改造利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中华民族从氏族公社到封建社会长期以农业为基本生产方式,形成了对大自然高度重视的民族心理有关。另外,唐代文官服饰注重在多样统一中创造自然和谐的服饰之美的审美习惯,也是古已有之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在服饰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中国古人一直在寻找一种与人的生理需要相适应的审美尺度,均主张只有将不同的声音、物品、味道等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感到和谐、适宜。 (选自《中华文化画报》有删改) 1.( )(3) A. B. C. D. 2.“唐代文官服饰自然美”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3) A. B. C.“正德”作用。 D. 3.( )(3) A. B. C. D.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拙效传 (明)袁宏道 石公曰[1]:“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眼虬须,色若绣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2],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甚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

文档评论(0)

bkqs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