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零一六年博士生指导教师简介.doc
2011年博士生指导教师简介
(导师顺序以招生代码顺序)
徐 慧 男,1967年11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
毕业时间与学校:1990年于辽宁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3、1996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获微生物学硕士、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曾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日本国立农业环境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或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微生物生态学。
主要研究课题:废水和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土壤碳氮循环的微生物过程及其耦合关系,手性药物不对称生物催化与拆分技术。
E-mail:xuhui@
张惠文 女, 1962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5年于辽宁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2004.10-2005.10。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微生物基因组与微生物生态学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资源学与分子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课题:目前主持课题包括: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分子改造及其抗肿瘤候选药物研究”;国家“863”项目“高效拮抗青黄枯萎病和溶磷生物肥料研究与产品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真菌拮抗功能与相关功能基因多样性关系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课题“真菌生物农药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E-mail:(赫尔辛基大学植物学博物馆),真菌研究室研究员。发表专著7部、论文260余篇、SCI收录102篇。
主要研究方向:真菌系统学、生态学、食用和药用真菌的开发
主要研究课题: 真菌多样性;木材腐朽菌生态功能;药用真菌活性。
E-mail:yucheng@
办公电话:024姬兰柱 男,1960年7月生,博士,研究员,党委书记,副所长,兼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生态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生态学杂志》编委。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3年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9年于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研究生毕业;
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曾出访奥地利、德国、比利时、以色列、美国、韩国、朝鲜、捷克、匈牙利、俄罗
斯、澳大利亚、日本、塞内加尔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国际合作等;
主要研究方向:昆虫生态学、水生鞘翅目昆虫分类学;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
主要研究课题: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试验示范(国家支撑项目专题);水生鞘翅目昆虫分类及多样性研究(国际合作与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林木-昆虫关系的影响(国家面上基金)。
E-mail:ji.lanzhu@ji.lanzhu@163.com
办公电话:02488087802
郝占庆 男 1964年4月生,博士,研究员,所长助理,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编委。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5年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8、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
访问与进修: 1994.9-1995.5,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林学系访问学者
1999.9-2000.5,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森林生态与景观实验室合作研究
曾先后赴俄
罗斯、朝鲜、波兰、韩国、匈牙利、奥地利、加拿大、意大利等国进行考察访问及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主要研究课题:森林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国际合作项目;生物多样性共存机制与森林演变过程;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东北森林资源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E-mail: 或 zqhao@
办公电话:02488087809
海外合作导师:何芳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E-mail:fhe@ualberta.ca
汪思龙 男,1964年5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站长。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时间与学校:1985年于安徽农业大学获学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