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梁启超与章太炎:文学改良的倡导与超越.doc
2 梁启超与章太炎:文学改良的倡导与超越2.1 梁启超的生平与思想 2
2.1.1 生平简介 2
2.1.2 主要思想 4
2.2?? 梁启超的文学改良主张 11
2.2.1? 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 11
2.2.2 ?文界革命及戏剧改良 14
2.3? 梁启超的文学创作实践 16
2.3.1? 梁启超的散文写作 16
2.3.2 梁启超的其他创作 19
2.4? 章太炎的生平与思想 21
2.4.1 生平简介 21
2.4.2? 主要思想 23
2.5? 章太炎的文化文学活动及其影响 25
2.5.1 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25
2.5.2 文学活动及其影响 27
2.1 梁启超的生平与思想
2.1.1 生平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人称任公,号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 梁启超一生经历与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戊戌变法前后? 梁启超早年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四五岁开始读书,“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日治帖括,虽心不慊之,然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辄埋头钻研,顾颇喜词章” 。“十三岁始知有段、王训诂之学,大好之,渐有弃帖括之志。”十五岁就学于广东学海堂时,“不知天地间于训诂词章之外,更有所谓学也。乙丑年十七举于乡。” ??? 自十八岁起,梁启超开始接受新学、西学,并受到康有为的直接影响:1890年,梁启超与陈千秋赴广州往谒康有为,“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梁启超说自己当时如“冷水浇背,当头—棒,一旦尽失其故垒”。于是,1891至1894三年间,梁启超“决然舍去旧学”,师从康有为学习“陆王心学”,以及“史学、西学之梗概”。其间,还协助康有为编撰《新学的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这样,在今文经学、西学、尤其是康有为思想影响下,梁启超从一个普通的封建士子变成了一个改良维新志士。???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获悉《马关条约》的苛刻条款后,时在京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十分愤慨,遂联络一千三百多名会试举人上书请愿,向光绪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建议。这就是震动朝野的“公车上书”。它标志着从鸦片战争以来日渐增长的变法维新思想,至此发展成一场公开的政治改革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作为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出了头角。变法维新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为了打开维新运动的局面,同年8月,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创办了宣传变法维新的刊物《中外纪闻》,并每日撰写一篇鼓吹变法的短文。这是梁启超办报生涯的开始。与此同时,梁启超协助康有为组织强学会并担任书记,由此成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96年3月,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梁启超被迫离开北京南下上海,与汪康年、黄遵宪等创办《时务报》,“专任撰述之役”,共撰写了60多篇文章。在《时务报》发刊第一册上,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此后,连载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张民权,并发出振聋发聩的变法呼声:“法何以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他还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 《时务报》在梁启超的主持下,思想明快,议论畅达,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深受人们欢迎,仅在几个月内发行量就达一万七千多份,对推动维新运动进一步高涨起了巨大作用。梁氏自己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实为中国革新之萌蘖”。就连当时反对维新的胡思敬,也在《戊戌履霜录》中惊呼:“当《时务报》盛行,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言语笔札之妙,争礼下之。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由此可见梁启超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的震动。梁启超也因此名扬国内,与康有为齐名,时人并称之为“康梁”。同年,梁启超还编撰《西学书目表》,辑录此前旧译西学著作约300种。 1897年11月,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聘,梁启超赴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讲授《公羊》、《孟子》的同时,梁启超积极介绍西学、倡导民权和变法,使时务学堂成了培养维新人才的场所,并对湖南学风乃至湖南的改良维新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898年初,梁启超入京,参与发起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时期,先于6月中旬奉命在总理衙门查看奏章,正式参加新政的策划。7月3日,被光绪帝召见,赐六品衔,受命专办译书局(强学会)事务。7月中旬和8月初,他拟订了译书局章程和奖励工艺、奖制新器章程;起草了一些报行新政的奏折。所有这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