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元代散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节 元代散曲

第八节 元代散曲 一、概念:散曲亦称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等,是民间长短句歌词在宋元时期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入乐的诗歌形式,主要流传在北方故也称北曲。又由于散曲最初主要在市民中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也叫“叶儿”。包括小令、套数和带过曲等几种形式。 (一)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原是流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且有一定的腔格。它和词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1、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要押韵;而且平上去三声互叶,不像诗词一般平仄韵不能通押。 2、没有双调或三叠、四叠的调。 3、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本调之外加衬字。 (二)套数:沿自诸宫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 (三)带过曲: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原是同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曲子。带过曲也有三支相连的,但比较少见。 二、散曲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山林隐逸和描写男女风情的作品,其中虽有鄙薄功名利禄、藐视封建礼教的一面,但也不同程度的表现 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和追求色情的低级趣味。 少数作品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也揭露了元代的残暴统治,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此外,还有一些写景咏物的小令,清丽生动,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三、散曲的渊源 其渊源有四: 其一,对中国古代“曲”的发展。曲即乐曲,是可供歌唱的歌词。其源起很早,《文选·对楚王问》记宋玉对楚王言《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时称“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就说明战国时,“曲”已有文献记载可征。曲的特点是句式参差不齐,便于歌唱,先秦《诗经》,两汉乐府均可视为曲之滥殇。至两宋词而大盛,宋词可入乐歌唱,白石道人十七首旁注工尺之词即是一证。金元之际,元曲则在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一代文学之胜了。 其二,远承唐代的清乐、燕乐,即唐时在中国南部、北部流行的音乐。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收录元曲牌共三百三十五支,后人对这三百余支曲牌逐一考证溯源。据清人凌延堪《燕京考原》,将其归入南曲者,则源之于唐之清乐,远承南朝宋齐梁陈之乐;归入北曲者,则源于唐之燕乐,远承北朝北周北齐之乐。另外,尚有 源于少数民族歌曲曲牌者,如《魔合罗》、《风流体》等。 其三,直承唐宋词。元人散曲与唐宋词渊源极为明显,曲牌相同者甚多,如《人月圆》《满庭芳》《忆王孙》《落梅风》等,仅在格律、字句上有别而已,致使后人词集、曲集中词曲有杂。甚至清人万树名重一时,为倚声家所重的《词律》一书,亦所不免。 其四,继承宋代歌舞剧曲,这在元人攻曲中的套曲上表现出来,它与南宋歌舞剧的《赚词》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赚词同样由一套曲牌组成,并以[尾声]作结,如《诗林广记》所载的一套《中吕宫·圆月圆》,仅其结构不如散曲、套曲的曲紧密而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于此考证十分精密。 四、散曲的兴起原因 散曲的兴起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宋词的衰微和诸宫调的出现。词作为“别是一家”的新诗体,自中唐步入文坛以后,两宋高度发达、名家辈出,南宋以来,“词之能事毕矣”。(《汪林《词综序》 》,宋词的衰结为元曲跻身文坛创造了良好的文学条件,这是文学发展新陈代谢规律的一种反映,民间的“俗谣·俚曲”经民间艺人的传播迅速流行。北宋神守的熙宁、元丰至哲宗的元祐年间(1068—1086),诸宫调产生。 “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王灼《碧鸡温志》)。诸宫调又名“掐弹词”,由同一宫调的几支曲牌合成一套,再联结多套。散文歌词恶化杂,说唱皆可,由琵琶伴奏。故名。它的产生,对元曲极有影响。 其二,异族音乐与华夏音乐的交汇,这是客观环境促成元曲成熟的重要条件。北宋末年,北部中国战争频仍,金人攻陷汴梁,入主中原,随之是蒙古灭金,使外族音乐随着战争得到大量输入的机会,原有的华夏音乐则大受影响。散曲与音乐的关系,较之词更有为密切,外族音乐输入,就出现了“胡乐番曲”以事新词的条件。正如王世遇《曲藻序》所言:“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曹杂姜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其三,文人的重视和提倡。“俗谣俚曲”在民间广泛流行和诸宫调的兴起后,均因文人染指而迅速成熟。金代诗人元好问就写过《喜春来》等小令,成为散曲进入正式诗坛的标志。《阳春白雪》选的《干荷叶》亦表现出散曲由“街市小令”过渡到文人创作的变化。 [干荷叶] 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