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课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 1、知识目标: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学习过程及方法: (1)阅读课文,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内容及各自的影响。 (2)讨论探究“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的内容。 (4)阅读有关材料,分析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5)查阅资料,组织辩论“弱国有无外交” 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探究二: 新中国初期提出怎样的外交方针? 追踪探究:     “一边倒” 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否矛盾? 探究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建树?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我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1、参加日内瓦会议 2、参加万隆会议 追踪探究: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还以超乎常人的精力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中,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1949-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扬中二中 张加林 一、背景 世界形势的变化 新中国提出外交原则 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外交 方针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完善及意义。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注意 :掌握会议的背景、目的、结果及意义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掌握会议的背景、主题、中国的方针及意义. 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都很落后。我们亚非会议既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求同:共同的要求。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维护本国的独立和主权,发展经济。 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 *

文档评论(0)

沃爱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