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历时替换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甜”历时替换考.doc

“甘”、“甜”历时替换考 提 要 汉语史中表示“甘甜”这一义位,“甘”与“甜”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文章分为两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考察“甘”与“甜”的历时替换过程。两汉之前,汉语“甘甜”义主要由“甘”表达,两汉起,随着“甜”的出现,“甘”与“甜”展开竞争,至迟到明中叶,口语中表示“像糖或蜜那样的味道”一般就只说“甜”了,而“甘”一般只保留在复音词或出现在书面语中。文章还对两者的替换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甘;甜;历时替换;替换原因 一 表“甘甜”义的词属于汉语常用词,历史上其主要成员有“甘”和“甜”。目前除了王凤阳(1993:922-9232000:383-387)的初步研究之外,有关这两个词的专门研究还很少。据所查考的语料,先秦时期主要用“甘”,西汉时“甜”开始出现,之后与“甘”展开竞争,并在明以后进一步跃升为主导词,沿用至今。现代汉语中表示“甘甜的”这一意义时,则往往用“甜”,尤其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而“甘”则主要出现在成语或一些书面语中,如甘瓜苦蒂、甘苦与共、苦尽甘来等。 二 以下结合中古、近代汉语语料,分两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具体论述“甘”与“甜”在汉语史上的竞争替换过程。 (一)两汉 《说文·甘部》:“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属皆从甘。”王凤阳在《古辞辨》中指出:“‘甘’最初主要指味道好,好吃有滋味,不限于‘甜’”,这里我们只讨论表“甘甜”义的“甘”。 两汉前“甘”已出现不少例子,如: (1)今有人于此,能少尝之甘谓甘,多尝谓苦,必曰吾口乱,不知其甘苦之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于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于宰尹矣。目辨白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乃使有伊之徒,调夫五味。甘甜之和,勺药之羹。2例,还有1例是《论衡·超奇》:“俗好高古而称所闻,前人之业,菜果甘甜;后人新造,蜜酪辛苦15/235a) (8)味不过八种,一者苦,二者涩,三者辛,四者碱,五者淡,六者甜,七者酢,八者不了了味。(安世高译《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25/55a) (9)若此,儒者之言醴泉从地中出,又言甘露其味甚甜,未可然也。7 5 3 11 137 甜 0 2 0 1 1 据表一可知,尽管两汉时期“甜”已经出现,但竞争力不强,尚处于萌芽期,此期的主导词仍是“甘”,这在中土和佛经文献中均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表中《伤寒杂病论》137例“甘”,基本均为医学术语“味甘温”、“甘平”之“甘”,而“古代医方传承前代的内容比较多且保守性较强”(范常喜:2006),也就是说实际口语中“甘”、“甜”之间的差距远不像《伤寒论》这样悬殊。 (二)六朝 较之两汉时期,此期“甜”单用的数量有了大幅提高,且主要出现在口语较强的文献中,如《抱朴子》、《百喻经》等。略举数例如下: (11)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其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抱朴子篇》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得胜於彼。”百喻经灌甘蔗喻4/545b) (13)涉猎方疏,略知甘草为甜,桂心为辣,便是宴驭自足桃梨等富果酸,不宜腌藏,惟可用蜜渍之,亦但能甜,不能如枸酱之甘美也。49 0 6 0 2 3 6 甜 57 1 1 1 0 0 4 此期“甜”不仅单用的例句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组合。如: (15)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百喻经庵婆罗果喻仆谓饵辛者不知辛之为辛而无羡於悦臭者不觉臭之为臭而不耽椒兰。陈晨凫之美味,荐燕之。洗以三危之露水,调以大夏之香盐。,其中更是集中地使用了大量的“甜”。有关此书中“甘”、“甜”的使用情况,汪维辉(2000:385-386)作了详细考察,并据此推断,在贾思勰时代的口语里已经以说“甜”为主。 较之两汉,六朝“甜”的用法日趋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所担当的句子成分更加多样,或作谓语,如《全梁文》卷六十二:“岂味薄于东鲁,鄙密甜于南湘,于是客有不速,朋自远方,临清池而涤器辟山牖而飞觞。”或作宾语,如《全梁文》卷六十一:“岂如蜀食,待饴蜜而成甜?”或作定语,如甜酒、甜酢、甜酵、甜酪等等; 其次,在“甘”出现新组合的同时,“甜”也一定以同样的组合与“甘”形成竞争,如《齐民要术》中“甘脆”的用例仅2处,而“甜脆”就有4处,说明口语中“甜”的实力已增加; 最后,虽然“甜”在总量上不及“甘”,但也出现在了各类文体中,如佛经、辞书、蒙学读物、农书、史书等。总之,“甜”在这一时期尚处于向上发展期。 (三)隋唐宋 隋唐宋是“甜”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甜”与“甘”已形成有力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