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质】桩承载力总结、群桩效应、减沉桩.ppt
*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取决于两个方面: 桩身材料强度 地层支承力 极限承载力: 承载力特征值: 安全系数K=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 静载荷试验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按经验公式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总结 1. 静载荷试验 获得单桩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 次梁 锚筋 锚桩 主梁 千斤顶 百分表 基准柱 2. 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公式: 3. 按经验公式确定 见《地基基础规范》、《桩基规范》规定。 《地基基础规范》规定 《地基基础规范》指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所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参数确定。 (3)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得。 当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硬质岩石中,可按下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 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当桩端无沉渣时, 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或按岩基载荷试验确定。 也可根据室内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按下式确定: ψr—折减系数,根据岩石的完整程度由地区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对于完整岩体可取0.5;对于较完整岩体可取0.2~0.5 (4)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三倍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并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 (1)一般预制桩及中小直径灌注桩 对直径800㎜的预制桩和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桩基规范》推荐经验公式法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规定 (2)大直径桩(d≥800㎜) 公式: (3)嵌岩桩 嵌岩单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是由桩周土总侧阻力 、嵌岩段总侧阻力 和总端阻力 三部分组成。 公式: 补充: 按静力触探法确定 公式: 式中: 桩端平面上、下探头阻力(KPa),取桩端平面以上4d范围内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再与桩端平面以下1d范围内的探头阻力进行平均;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对粘性土、粉土取2/3,饱和砂土取1/2; 第i层土的探头平均侧阻力(KPa); 桩的周长; 第i层土桩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粘性土: 砂性土: (4)《桩基规范》规定,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尚需满足以下规定: ①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 ②二级建筑桩基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无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③三级建筑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公式。 补充: 按动力试桩法确定 高应变(大应变):测定桩的极限承载力。 低应变(小应变):测定桩的质量和完整率。 此方法现阶段只起检测和检验作用,确定桩的承载力是一个发展方向。 当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gk可按群桩外围周长范围的抗拔承载力再除以桩数。 抗拔桩的承载力浮力,风荷载1 现场抗拔试验2 公式 抗拔折减系数?i: 砂土0.5-0.7; 粉土、粘性土0.7-0.8. 《地基基础规范》和《桩基规范》关于单桩承载力的规定是不同的。注意二者的区别。 4.3.3 竖向荷载下的群桩效应 问题 单桩承载力加起来等于群桩承载力? 群桩基础中桩的极限承载力确定极为复杂,与桩的间距、土质、桩数、桩径、入土深度以及桩的类型和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 群桩效应概念: 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的受力特性与相同条件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 群桩效应系数: 表 现: 承载力: 沉降: 群桩效应分析: 1.端承型群桩基础: 承载力: 沉降: 群桩效应系数: 岩石 土 桩土相对变形小 2.摩擦型群桩基础: (1)承台底面脱地的情况(非复合桩基) ① 承台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