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一、褐飞虱及其抗药性简介 二、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机理 三、褐飞虱抗药性治理 一、褐飞虱及其抗药性简介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Brown planthopper, BPH)属同翅目飞虱科,常与白背飞虱、灰飞虱、稻叶蝉等混合发生,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食性单一,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吸食汁液,被害部呈现长形棕色斑,严重时下部茎秆变黑,全株枯死。为害严重时全田枯死似火烧状,颗粒无收。 褐飞虱抗药性 长期以来,对褐飞虱的防治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化学杀虫剂持续、大量及不合理使用等多方面的原因,给褐飞虱造成很大的杀虫剂抗性选择压力,致使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二、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机理 表皮穿透速率下降 解毒酶作用增强 靶标敏感性下降 表皮穿透速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抗性害虫表皮性质和结构的变化导致药剂渗透进入虫体的速度减缓,这一机制除造成中毒时间的延迟外,单独存在并不导致很高的抗性。但由于药剂进入虫体的速度减慢,能为代谢作用提供充足的时间,因此,这一机制与代谢抗性机制相配合,常能导致很高的抗性。 1、表皮穿透速率下降 2、解毒酶作用增强 昆虫体内的 主要解毒酶 多功能氧化酶 酯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解毒酶作用原理 代谢杀虫剂的解毒酶一般是使进入体 内的有毒化学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或结合后,降低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使之易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解毒酶与抗性的关系 酯酶在褐飞虱对有机磷抗性中起主要作用。 Ozaki(1969)首先报道褐飞虱对有机磷抗性个体中羧酸酯酶活力特别高。 Hama等(1983)、Sun等(1984)、Trante等(1984)、Kim等(1987)、Park等(1991)均发现褐飞虱对有机磷的抗性与酯酶密切相关, Endo等(1988)、Miyata等(1989)报道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与酯酶代谢密切相关。 离体实验和增效实验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在有机磷抗性品系中表现出较高活性(Ghorpade,1993),但在抗性机理中不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 S - 转移酶也是如此(Hama等,1983)。 褐飞虱对氨基甲酸酯的抗性机理以靶标(AChE)不敏感为主,但解毒作用增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对于多功能氧化酶,仅刘贤进等(1998)认为褐飞虱对噻嗪酮 (扑虱灵)产生抗性的生化机理主要是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的提高,目前尚没有其他关于褐飞虱的研究报道。 3、靶标敏感性下降 杀虫剂在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靶标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Contents 乙酸胆碱受体 (AChR) 神经膜钠 离子通道 (sodium Channel) γ-氨基丁酸 受体(GABA) 靶标的敏感性下降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 钠离子通道不敏感造成对拟除虫菊酯和DDT的抗性。 AChE不敏感造成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 GABA受体不敏感造成环二烯杀虫剂的抗性。 靶标的敏感性下降造成抗性实例 Hama等(1983)研究发现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抗性个体的AChE敏感性下降,用残杀威筛选后不敏感个体频率上升。 Sun等(1984)研究表明,AChE不敏感是褐飞虱对叶蝉散产生抗性的主要机理,对其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靶标的敏感性下降造成抗性实例 End等(1988)发现速灭威抗性机理是AChE的敏感性下降。 Park等(1991)研究发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筛选的抗性品系,其AChE不敏感性显著上升,并认为不敏感的AChE和高酯酶活性共同构成了褐飞虱抗药性机理。 三、褐飞虱的抗药性治理 抗药性治理:既将褐飞虱控制在为害的经济阈值以下, 又保持褐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抗性治理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大范围限制杀虫剂的使用,从而达到保存褐飞虱对药剂的敏感来维持杀虫剂的有效性。要像保护自然资源那样来保护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和杀虫剂的有效性。 控制害虫种群的抗 性基因频率控制 药剂配套使用 选择药剂的最佳 使用时间和方法 实行综合防治 减少对非目标 生物的影响 褐飞虱抗 药性治理的 基本原则 褐飞虱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 (1)尽可能将目标害虫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以利于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 (2)选择最佳的药剂配套使用方案,包括各类(种)药剂、混剂及增效剂之间的搭配使用,避免长期连续单一的使用某一种药剂。特别注重选择无交互抗性的药剂间进行交替轮换使用和混用; 褐飞虱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 (3)选择每种药剂的最佳使用时间和方法,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次数,尽可能获得对褐飞虱最好的防治效果和最低的选择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