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练习3 岳麓版必修2.docVIP

高中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练习3 岳麓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同步练习3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测试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堂练习】 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这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紫光阁铁路 2、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A、福建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民生轮船公司 D、怡和公司 3、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A、1872年 B、1881年 C、1918年 D、1920年 4、主张修建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路轨的中国铁路设计师是 A、詹天佑 B、冯如 C、侯德榜 D、魏源 5、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1909年在奥克兰试飞成功,飞机的制造者是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 C、冯如 D、陈纳德 6、南京国民政府部分收回中国电信主权是在 A、1927年 B、1933年 C、1936年 D、1945年 7、下列关于中国近代邮政发展叙述错误的一项 A、鸦片战争后,我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 B、1866年,中国试办邮政,附属于海关 C、预备立宪时,清政府邮传部,正式脱离海关 D、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署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8、1877年,福建巡抚在哪里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A、福州 B、厦门 C、台湾 D、宁波 9、下列哪一种说服是正确的 A、1872年,李三乘火车从吴淞到上海做生意 B、1865年,留美学生归家人发来电报报平安 C、1930年,陈红家里安装了程控电话 D、1896年,王五从上海乘轮船招商局的船回重庆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 B、京张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 C、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诞生 D、1920年京沪段航空线试飞成功 11、阅读下列材料: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路,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材料三: 缘铁路收归国有,朝廷定为政策,初川民并无异议,嗣见借款合同失败,关系国家存亡,名为国有,实为外人所有。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材料四: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材料五: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以上材料均引自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 12、材料一:(中国)沙船之所以日见少者,皆因(外国)夹板日见多之故。沙船船货皆有捐厘,而夹板无之,此其利息不如夹板也。沙船非顺风不能行驶,而夹板则旁风亦能开行,此其迅速不如夹板也。沙船有风涛之险,有盗贼之虞,而夹板则炮火齐全,船身坚固,皆无是虑,此其安稳不如夹板也。沙船之利,初则为夹板所分,继且为夹板所夺,阅日既多,遂成废亡。 ——摘自丁日昌《河运难复扩充海运情形疏》 材料二:1864年任江海关道的丁日昌密查:“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写立笔据,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从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上海为中华通商总汇之区,其中仍与洋商合伙贸易者十之七八,自置货物贸易者十之二三。合伙贸易之船,亦多托洋行代报。缘洋商之货,进出只须完税,并无捐项,华商之货,进出既应完税,又须报捐。华商避捐,因托洋行,洋商图利,愿为代报。船货之是洋是华,专凭商人自报,所属无从分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