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羌族为主体的羌族史
2013-03-06 09:59 | 来源:《羌在汉藏之间》? | 作者:王明珂?
约在1910至1920年间,英籍传教士陶伦士(Thomas Torrance)曾在岷江上游地区传教,并研究当地“羌民”。
?《羌在汉藏之间》
以羌族为主体的羌族史
?
约在1910至1920年间,英籍传教士陶伦士(Thomas Torrance)曾在岷江上游地区传教,并研究当地“羌民”。除了记录、描述羌民的文化特色之外,他也尝试探索、重建羌民历史——由夏代的大禹延续到清代。虽然他的历史建构大多引自同时代的中国历史学者,不同的是,中国历史学者关于羌或氐羌的历史研究是为了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而陶伦士则是为建立一民族历史。? 由于他将羌民的宗教视为一种“一一神教”,他更近一步将这支民族的历史追溯至东迁的古代以色列人。这样的结论,显然来自于他的西方文明中心主义以及在那时代深的受演化论、传播论影响的民族学(ethnology)。在演化论的思考模式下,他以“一神教”作为人类宗教演化、进步的极致阶段。在西方文明中心主义之下,显然他认为此文明边缘人群有如此进步的宗教,是因为这些人为“西方文明者”失落的后裔。事实上在那个时代,除陶伦士之外,其他西方学者(或传教士)也曾将中国西南边疆许多族群当作是“印欧中”、“以色列种”或其他西迁的西亚种族。? 由1925到1948年,另一位西方学者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也几度进入岷江上游地区作调查。除了考察羌族文化外,他也追溯羌民历史。不同的是,他驳斥陶伦士所称“羌民为东迁以色列人后裔”之说。他指出,羌民的宗教并非一神教。他更明白指出,当时有些羌民自称“古以色列人后裔”,乃受陶伦士影响所致。? 陶伦士与葛维汉对于“羌民”的兴趣,主要不是在其历史上。他们和1930至1940年代中国之羌民调查者的只要研究旨趣,都在于以文化、体质及语言来寻找、建立一点愤怒的当今“羌民”。关于这一部分,我将在本书后面的“文化篇”中说明。无论如何,他们的调查成果为后来的民族识别工作提供了一些具体材料,也引起历史学者的注意。这是因为,历史学者已从文献中逐渐建构出一个“中华民族”形成的蓝图,在这蓝图中“羌”或“氐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羌或氐羌与汉、藏及许多西北、西南非汉族群皆有关连,因此“羌族史”可以成为中华民族下许多民族间的粘着剂。川西的“羌民”人口虽然不多,但他们被认为是历史上广大的羌与氐羌民族遗裔中,此时仍被称为“羌”的族群。他们像一个活得历史见证。对许多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而言,当代羌族的存在,也证明了相关“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在1950年代的民族识别、分类中,“羌族”成为一个少数民族。而且在历史文献、民族志资料及语言分类的帮助下,这个民族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排除历史上被他族同化的“羌”,而专指晚清到民初在岷江上游仍被称作“羌民”的族群。关于“羌民”如何成为“羌族”,在后面我将作更深入的探讨。? 在一个具体人群被识别为羌族之后,以及在民族区域自治与相关民族政策陆续施行之后,羌族历史研究进入一新阶段。在1970至1980年代,许多前辈著名者如顾颉刚、马长寿、仍乃强等,都投入“羌族史”研究之中。在“民族”概念与相关线性历史观点下,羌族被描述为在历史上不断迁移,融入他族或形成新民族。如此“羌族史”,不仅将由商代至今的“羌”联系起来,并将许多中国西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根据他们与羌或氐羌的关系——与汉族联系在一起。如。马长寿在其《氐与羌》一书的绪论中称,住在秦陇地区的羌逐渐融合于汉,河湟地区的逐渐融合于藏,居住在岷江上游的羌人则绵延至今仍为羌族。因此,他认为:特别是羌族,自古以来从今河南一直向西,到今新疆南部帕米尔高原,向南直到今四川西部和南部,都有他们活动的踪迹。他们不仅与中原地区,而且与北方蒙古草原、西南的青藏高原、西部的天山以南等地区的各个民族,均发生过密切的关系。? 羌族史的重要性,任乃强在其《羌族源流探索》一书之序言中,有更清楚的说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羌族演化为许多支系,其中一部分融合于汉族,一部分发展为藏缅语族的若干民族。无论是在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在仍然存在我国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溯其来源,大都与羌族有关。因而,研究羌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加强我国民族史的研究以及民族识别、民族团结工作都极为重要。? 由于此时“羌族”已为一少数民族的具体指称,此一阶段的羌族史书写,多少都提及当前川西北的羌族。这个被认为有自身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被当作是历史上“羌族”的活化石证据。羌族之现实存在,赖“历史”而得到合理的诠释;“历史”也由于羌族之存在而被人们信赖。因此,清末民国以来与此相关的模糊历史人群概念,如“氐羌种族”、“西藏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