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同步练习6 人教新课标版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运动的序幕。
2.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等对维新变法的宣传,包括创办的报纸、成立的团体等。
3.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
4.掌握戊戌六君子。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及经济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顽固派的镇压。从而认识社会的进步靠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灌的结果。
●教学重点
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2.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多重导入法。对于戊戌变法,这方面资料较多,可用不同方法导入。
2.讨论法。对于“公车上书”一目,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3.讲述法。对于一些课本上内容过于简单的地方,应采用这种方法。
4.表格法。对戊戌变法政令的内容可采用此法。(也可不用)
5.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政令内容的真实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的图片、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一)“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琅函锦箧深韬袭,留付松阴后辈看。” 同学们这三首诗,前两首是一个叫谭嗣同的人写的。第一首写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民族危机日亟,谭嗣同极感痛苦,作《有感》诗一首。第二首是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后于狱中所写的绝命诗。第三首是近代诗人黄遵宪吊谭嗣同的诗。那么,谭嗣同又是什么人?戊戌政变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地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观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人的死是怎么回事?后人为什么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请听一副对联,上联是:“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几十年顶天立地,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下联是:“抗孙黄以作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声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鳌入泥沙”。同学们,这个对联写的是袁世凯,上联里的“卖康梁而宠幸位”说的是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出卖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地位益宠。那么,康梁是什么人?戊戌政变又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清楚,《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紧要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救亡御侮。主要有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
[导入语例示五]
请同学们看一部影片的片断。(放戊戌变法中六君子在刑场上赴难时的境头,特别让学生看围观百姓向他们身上扔脏物的情节)同学们,刑场中的六人为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他们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死于1898年9月28日。那么,这六人是因为什么被处死的?围观的百姓为什么那样对待他们?他们为什么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关于他们的事迹还有什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会明白的。
[板书]第7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中公车上书的内容。看完之后,从中找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的原因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具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讲和,请求变法图强。其意义是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教师讲解]“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的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故称为“公车上书”。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课本上“公车上书”的插图。然后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1《民族团结》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1《民族团结》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1《民族团结》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8《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物质文明的进步》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物质文明的进步》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21《社会习俗的变化》同步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6.20《大众传媒的兴盛》同步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
-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5《“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