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学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中医学绪论.ppt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元气”学说的朴素唯物观,纳入了具有辨证法思维方式的“阴阳五行”学说。经过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逐歩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而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貢献。 中医学的定义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医药学理论,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21-219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经济上的百舸争流,文化与哲学上的百家争鸣。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与数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农业、金属冶炼业、兵器制造业和手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由于长期战乱,死伤者遍野,当时的医学家对人体进行了大量的解剖,积累了丰富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解剖学基础。 原始社会——中医学的萌芽阶段 在长期与自然猛兽的斗争中逐渐积累 了一些治病的医药知识。 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学的发展阶段 由于有了文字,中医药知识积累大大增加了,公元前的中国百科全书——《山海经》记载有100多种中药。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出现了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使中医药知识得到了普及和提高,并为针灸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灵枢),从而使医战胜了巫,中医药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和提高。 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心理、病理,药物与药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科学,它以朴素的人体解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自然科学的“元气”说为基础,并受古代唯物辩证思维模式—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在先秦时代为医学确立了以“元气”为基础的整体观,以脏象和经络学说为核心,诊疗上以辨证施治为准则,形成了具有独特系统理论的完整体系。《黄帝内经》为其代表作,开了中医理论之先河。 《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是一部源于春秋战国,成书于秦汉时代的医学巨著。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准则,自然外环境与人体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以及针灸、养生、导引、按矫、汤液治疗等多种诊疗理论和方法,奠定了系统完整的医学理论基础。 《内经》医学理论的渊源,它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与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及成就,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和提高了哲学理论,把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天人关系(自然外环境与人体内环境),形神关系(物质性的人体与精神性的思维和意志)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经》中的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对现代医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内经》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比是1/35,现代解剖是1/37,两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因此,我国医家对血液循环的认识,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28年(明代崇祯元年)发现血液循环,要早一千多年。 《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代医学典藉,先秦时代秦越人所著,成书于汉以前,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解剖、生理、心理与病理,对诊断和治则有独到的阐述,补充与丰富了《内经》的内容,成为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封建社会——中医学成熟阶段 晋代出现了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把经络理论与针灸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推进了针灸学的发展。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著了《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对外感伤寒证提出了398法和113方。 秦汉时代,我国出现了第一本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 两汉时期,中国医学有了巨大的发展,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219年)的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问世,即后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成功地运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系统而完整的方剂学专书。《伤寒论》在《内经.热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开启了传染病的“六经传变”规律,确立了临床医学的“辨证施治” 准则,为临床医药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以脏腑的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