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实验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力学实验指导,土力学实验报告,土力学试验,翻译,土力学实验视频,土力学实验心得体会,土力学实验,混凝土力学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班级: 土木 08** 学号: U20081**** 姓名: 日期: 2011-01-08 密 度 试 验(环刀法) 土的密度是指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的质量。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密度,以便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计算地基应力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 用已知质量和容积的环刀取得土样后,称出环刀加土样的总质量,即可知土样的体积和质量,从而算出土样的密度。即: 式中:m0——环刀质量(g); V——环刀容积(cm3); m——土样质量(g); ρ——土样的密度(g/cm3)。 三、仪器设备 1. 环刀:横截面积50cm2,高2cm; 2. 托盘天平:称量500~1000g,感量0.1g; 3. 其它:修土刀、毛玻璃、凡士林油等。 四、操作步骤: 1. 土样准备:取原状或人工制备的扰动土(一般由实验室已制成土饼)。 2. 取试样:在环刀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油(切记),将环刀刀口朝下放在土饼上,慢慢用力将环刀下压,边压边削去环刀外侧的残土,至土样向外伸出环刀为止。再用削土刀沿环刀的顶面和底面削平试样,并擦净环刀外壁,编上编号。 3. 称量:调平托盘天平后,将环刀连同土样放在天平上称量其总质量,准确至0.1g。 五、注意事项: 1. 环刀取土时,下压方向要正,用力要均匀。 2. 环刀周围的土应细心切削,不可用手抠。 3. 土样两端修平时,若遇d5mm的砂粒处于欲修平面而无法修平时,应另取土样重做。 六、数据记录与计算: 环刀法密度实验数据表 表1 环刀编号 (环刀+土)质量(g) 环刀质量(g) 土样质量(g) 环刀容积(cm3) 土样密度(g/cm3) 平均 密度(g/cm3) m0+m m0 m V ρ ① ② ③=①-② ④ ③/④ 1 158.96 43.35 115.61 100 1.1561 1.1523 2 159.15 44.30 114.85 100 1.1485 含 水 量 试 验(烘干法) 土的含水量是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的质量之比。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了解土的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和状态指标如e、Ip、Il、Sr和评价土的工程性质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中紧紧吸附于土颗粒表面的强结合水只有在105°C的高温下烘烤数小时才可失去。实验时将湿土样(总质量为m)置于烘箱中烘烤,待土中水全部蒸发至土样达到恒定质量(m),则可算出原来存在于湿土中的水的质量(mw=m-ms),然后计算得土的含水量指标。即: 式中,w——含水量; m+m0——(湿土样+盒)的质量(g); m0——盒的质量(g); ms+m0——(烘干土样+盒)的质量(g)。 三、仪器设备 1. 烘箱:电热恒温烘箱(保持温度100°~105°C); 2. 天平:感量0.01g; 3. 干燥器:内装CaCl2等干燥剂; 4. 其它:铝盒、削土刀、匙、盛土碗。 四、操作步骤 1. 取土样:从制备的土中取出至少2份(每份15g~30g)放在不同的铝盒中,盖上盒盖,并记录下盒盖上的编号。 2. 称量(湿土+盒)的质量(m+m0):用天平称量装有湿土的铝盒质量,准确至0.01g。 3. 烘干:取开盒盖后反扣在盒的底部,连同湿土样一起放入烘箱中烘烤至恒定质量。 4. 干燥冷却:从烘箱中取出铝盒和土样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5. 称量(干土+盒)的质量(ms+m0):从干燥器中取出土样后,立即盖上盒盖,放在天平上称量,准确至0.01g。 五、注意事项 试验时动作要快,要及时盖好盒盖,避免水分的蒸发与吸附。 六、数据记录与计算 含水量试验(烘干法)数据表 表2 盒号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盒质量(g) 水质量(g) 土粒质量(g) 含水量(%) 平均 含水量(%) m0+m m0+ms m0 mw ms w ① ② ③ ④=①-② ⑤=②-③ ⑥=④/⑤ 110 97.75 85.09 22.95 12.66 62.14 20.37% 20.44% 625 123.67 106.38 22.09 17.29 84.29 20.51% 七

文档评论(0)

wdyg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