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副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汉语副词,古汉语中副词的特征,中古汉语副词研究,古汉语字典在线查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古汉语,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古汉语词典,中古汉语

(五)否定副詞 非(匪) “非(匪)”也可修飾謂詞性短語,相當於現漢的“不是”。如: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莊子·秋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氓》)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木瓜》) (五)否定副詞 否 “否”是表示應答的否定副詞,與“然”相對,經常獨自成句,可譯作“不”、“不是的”。如: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 曰:“然。” “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 曰:“否。許子衣褐。”(《孟子·許行》) (五)副詞 微 “微”表示一般性否定,可譯作“不”、“不是”。如: 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后) 微禹,吾其魚乎!(《左傳· 昭公元年》) 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誚讓項羽,沛公事幾殆!(《史記· 樊酈滕灌列傳》) (五)表敬副詞 1、尊人的:請、幸、謹、敬 2、自謙的:竊、忝、猥 (五)否定副詞 請 “請”在現代漢語中的含義是“請您做……”;在古漢語中,除了表達這種含義之外,“請”經常表達的含義是“請允許我做……”。如: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五)否定副詞 幸、謹、敬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戰國策·范雎說秦王》) 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史記·平原君列傳》) 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五)否定副詞 幸、謹、敬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李斯《諫逐客書》) 太守忝荷重任,當選士報國。(《後漢書·史弼傳》)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李密《陳情表》) Backdrops: - These are full sized backdrops, just scale them up! - Can be Copy-Pasted out of Templates for use anywhere! Title Backdrop Slide Backdrop Print Backdrop 古漢語副詞 種類、特點 副詞種類 (一)程度副詞 (二)范圍副詞 (三)時間副詞 (四)情態副詞 (五)否定副詞 (六)表敬副詞 (一)程度副詞 少、稍、頗 “少”在現漢中是什麼詞性?表達什麼含義? 現漢中的“少”常作形容詞,其含義與“多”相對; (一)程度副詞 少 古漢語中“少”常作程度副詞,是“稍微、略微”的意思,相當於現漢的“稍”。如: 輔之以晉,可以少安。(《左傳·僖公五年》) 太后之色少解。(《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一)程度副詞 稍 現代漢語中的“稍”是程度副詞,含義是“稍微、略微”; 古漢語中的“稍”卻是時間副詞,是“漸”的意思。如: 項羽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史記·項羽本紀》) 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一)程度副詞 頗 “頗”在現漢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 而古漢語中的“頗”有兩種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一是表示程度淺,是“稍微”的意思。如: 唯袁盎明絳侯[周勃]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史記·三代世表序》) (二)范圍副詞 1、但、徒、特、第(弟)、直 2、獨 3、僅 (二)範圍副詞 但 現漢中的“但”是轉折連詞; 古漢中的“但”主要是表示範圍副詞,用來限制範圍,是“只”、“僅僅”的意思。現代漢語中的“不但”、“但願如此”“但求無悔”等詞語中還保留“但”的古代用法。如: 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樂府詩集·木蘭詩》) (二)範圍副詞 徒、特、第(弟)、直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 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史記·孫臏》)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二)範圍副詞 僅 現漢中“僅”是限制範圍的副詞,“只”的意思;但在古漢中,“僅”除了表達這一含義外,還可表示數量多,有“幾乎”、“將近”的意思,“僅”的這一含義和用法,主要是出現在唐代的詩文中,而且要讀“jìn”。如: 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