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限时规范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限时规范训练,高三地理限时训练,限时训练,限时训练的好处,限时规范特训,2016高三语文限时训练,文科数学限时训练,自贡一中限时训练,2016语文限时训练组,斑纹限时训练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浙江五校联考)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两题。1.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和S则(  )=0.5S      B.S=S=4.1S=3S解析:选D。图中A、B分别位于135°W和45°E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最短距离为A沿经线至北极点再到B点的距离即(30°+60°)·111 km;而A、D最短距离为30°·111 kmD项正确。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  )次 B.2次次 D.4次解析:选D。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60°N纬线的昼长为18小时或夜长为18小时;而一年中该地昼长为18小时的天数有2天夜长为18小时的天数也有2天故此情形一年中会出现4次。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  )一路正西 3 330 km先东南后东北 6 660 km先东北后东南 大于 6 660 km先西南后西北 小于3 330 km解析:选D。从甲、乙两地经度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呈顺时针可知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60°。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地大圆的劣弧所以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位于南纬60°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纬线上的距离为60×111 km×cos 60°=3 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南纬60°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3 330 km。4.甲、乙两地均位于(  )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解析:选B。两地纬度均为南纬60°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东经150°和东经60°位于东半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5.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比例尺不变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解析:选B。要突出地形起伏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加大垂直比例尺或保持垂直比例尺不变缩小水平比例尺图幅变化不影响地形起伏变化。故B正确。(2013·山东基本能力)下图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完成下题。6.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E处低于F处图中G处高于H处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图中等高距为25 m和F是两个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周围低的山顶点海拔在275 m到300 m之间点海拔在325 m到350 m之间点海拔在75~100 m之间点海拔在50~75 m之间两山顶E、F中间为鞍部由此得出结论选择A。读下图完成7~9题。7.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解析:选C。图中等高距为5米东南角地势最低海拔为20到25米之间;东北角地势最高海拔为80到85米之55到65米之间但不会是55米或65米故选C项。8.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解析:选C。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密集表明该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9.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解析:选B。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但该处设计的坝高达不到13米舍去;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此处建坝坝顶海拔可为55米坝底海拔可在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对照比例尺米等高线距离最近处约为40米故选B项。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完成10~11题。10.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解析:选D。通过观测可知的有溪谷的坡度、溪流的水深和流速、堆积物粒径大小等。而溪谷的蒸发量很难观测台风降雨量在台风过11.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甲、乙 B.甲、丙乙、丁 D.乙、戊解析:选B。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丙两地位于溪谷(山谷)乙、丁、戊三地位于山脊。(2014·福建龙岩)下面为过M点(128°E)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2.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解析:选C。①地在M地以东地在M地以北则①②连线走向为山脉走向。二、综合题(52分)13.南部苏丹于当地时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