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VIP

北京五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五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命题人 赵彤 复核人 顾青 教研组长 李峰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编辑  作揖  舟楫  修葺  缉拿归案 B.诽谤  绯红  徘徊  悱恻  妄自菲薄 C.寥落  悖谬  屠戮  蓼蓝  未雨绸缪 D.黯然  歆羡  幽暗  喑哑  不谙水性下列语中是诽谤行为必需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举行“十佳五十优保安员”颁奖典礼,该公司的60名保安员分别获得“十佳”和“五十优”的佳奖。为了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大学生们纷纷以考各种形式的资格证书来增加就业法码,这样就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考证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的样子。②褰(qiān):卷起裤脚。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委:归,付 C.子瞻杖策载酒          杖:手杖 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姑:暂且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往往留宿于山上 D.一旦大风雷雨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C.以此居齐安三年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A.①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②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10.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C.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趟过的水,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第Ⅱ卷(共120分) 三、(20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2)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 遂相与营之。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下面的文字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4分)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文档评论(0)

j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