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泥石流特征及应对措施.pdfVIP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泥石流特征及应对措施.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泥石流特征及应对措施

第 19卷 第 1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V01.19 No.1 2008年 3月 TheChineseJournalofGeologicalHazardandControl Mar.20o8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 口段泥石流特征及应对措施 张沛全 ,刘小汉 (1.中国科学 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 院研 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要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 口段活动的地质构造 、特殊 的地形与气候条件酿就 了暴雨泥石流及冰川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近60a来 ,则隆弄冰川泥石流 曾两度摧毁直 白村;鲁霞一德阳段暴雨泥石流 的洪积扇 已经深入雅鲁藏布江 中,该 段河道处于半 阻塞状态。两处地 点的泥石流对上下游村庄 、城镇及设施带来严重威胁。依据地貌调查及室内DEN定 量分析,了解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前人认为则隆弄冰川泥石流堰塞雅鲁藏布江造成上游 回 水成湖淹没米林、林芝等地 的观点提 出了新 的看法 ;米林、林芝古淹没事件可能是对多地点泥石流爆发的响应。对米 林一加拉一线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可能造成 的不 良环境效应进行评估后提 出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质灾害;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应对措施 文章编号 :1003—8035(2008)O1—0012—06 中图分类号 :P642.2;X4 文献标识码 :A 大渡卡为中心,与其上游及下游部分地区称为雅鲁藏 l 引言 布江大拐弯入 口段。大渡卡乡隶属米林县 ,位于雅鲁 东喜玛拉雅构造结地区地质灾害频发 ,如东久 一 藏布江右岸,沿岸 向上游为派 、德 阳、丹娘 、鲁 霞、米 通麦段每年发生多次滑坡 、泥石流阻塞川藏线 ,影响 林 ;向下游为宜淀 、格嘎、直 白、龙 白及加拉。打林村 交通运输。过去的研究集中于雅鲁藏布江的支流,雅 位于直白村对岸 ,直白村是南迦 巴瓦峰西北坡则隆弄 鲁藏布江主流中的泥石流研究 尚未受到重视。曾有 冰川 的出口(图 1、6)。 学者将林芝、米林等地不同高程发现的湖相沉积与则 东喜玛拉雅构造结为印度板块 与欧亚板块碰撞 隆弄冰川多级冰碛物阶地对照,认为雅鲁藏布江大拐 的产物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 口段位于构造结核心 弯入口的则隆弄冰川曾多次下移至直白村附近,阻塞 附近 ,海拔 7787m南迦巴瓦峰是该地区地质构造抬升 雅鲁藏布江主流河道 ,造成上游成湖回水直到米林 、 中心。东喜玛拉雅构造结 由3个地质单元组成:冈底 林芝 甚 至加 查 一 带 ,湖 水 高 度 曾经 达 到 海拔 斯单元 ,雅鲁藏布单元及喜马拉雅单元 。嘉黎断 3150m_1’ 。 研究的结果意味着现在 的加查、米林及 裂 (图 1一A)、东久 一米林断裂 (图 1一B)及阿尼桥断 林芝等地在 1300多年前 曾多次被淹没在水下。该研 裂 (图 1一C)等大型走滑断裂控制着东喜玛拉雅构造 究忽略了大拐弯入口段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多处地 结的格局,其 中南坳大断裂 (图 1一D)经过直 白沿则 点发生泥石流都可能导致阻江造成上游 回水淹没城 隆弄沟至南迦 巴瓦峰与乃彭峰之间,派断裂 (图 1一 镇 ,尤其在鲁霞一丹娘 一德阳一带发生的泥石流。因 E)经过鲁霞、德 阳等地 。本 区出露岩石 以各种片麻 此 ,对鲁霞一带泥石流进行研究分析显得更加迫切。 岩为主 ,其片麻理发育 。 而传统地貌调查方法不能适应大范 围调查的需要 ,运 东喜玛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峰地 区是我国泥石 用 DEM数据结合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