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命题探究》邹公明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参加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经历以及精算课程教学的体会,从微观角度对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目的在于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为完善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一,引言中国自80年代末开始开展中国精算教育以来,已从寥寥数人被派往国外高校或保险公司进修到至今的8千人次参加保监会主办的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从南开大学首次开辟精算专业到如今的近二十来所大学或系统地开设精算教育专业或开设精算相关课程,中国的精算教育可谓是如火如荼.原先无人知晓的精算一词也显得热门和倍受关注,本来就令人肃然的精算职业也更显荣耀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态势,说明了中国的精算教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中国大陆已产生近百名精算师和准精算师,这个数字相当于保险发达的香港地区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才拥有的精算师和准精算师人数.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这些成绩背后的问题.我们的精算师与英,美的精算师相比如何 尤其是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何 笔者调查过几个通过中国精算师考试的考生,他们认为通过考试有自己艰苦努力的成份,也有运气成份.由于考试至今仍是全球范围内获得精算师资格的最重要途径,而且我国已经决定以考试作为认可中国精算师的手段,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完善考试制度,而考试命题的科学,准确和严谨无疑对选拔人才起到关键作用.我国精算师考试的命题质量如何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了解,对以下一系列问题分别做以论述.二,大纲过于简略,参考书有失匹配2003年公布的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准精算师部分大纲中只有《数学I》,《数学II》和《综合经济基础》略为详细些,而其余六门精算专业的核心课程却没有大纲.其实中国的考生按学科分类不外乎两类:理工类和经济类.理工类的考生对于《数学I》,《数学II》的考试应该是胸有成竹;而经济类考生则会认为对付《综合经济基础》这门课应该游刃有余.尽管如此,还是需要更为详细的考纲,考生确实需要知道他们的数学水准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进入精算这一领域,同时需要知道自己应具备多少经济学素养才有资格学习精算学.这些都是考生决定进入这一领域所必须思考的,否则他的一生可能会因这一时的错误选择而苦不堪言.精算学毕竟涉及到众多学科,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的胃口.而其余的六门课在考试公告中仅告诉了考生考题类型,考试时间及考试指定参考书而已,这更加令考生无所适从,初次进入精算领域的考生会这样想:难道要把整本书背下来吗 学过精算学的学生知道,即使把整本书背下来也未必就能通过.那么该如何复习呢 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对于非精算专业的考生而言,而中国的考生恐怕有70%的考生是非精算专业的,这可从中国考生的数量与学习精算专业的人数对比一下即可知道.那么这70%的考生就该摸索两三年才能进入正常的考试状态吗 并且这些考生很容易对精算学产生瞎子摸象般的理解.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参考书与考试课程似乎也不太匹配.《数学I》的参考书是樊映川编著的《高等数学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用此参考书或相当于此难度的参考书作为基础去学习《数学II》的指定参考书(复旦大学编的《概率论》第一册,第二册,陈希孺编著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肯定会遇到麻烦,这是因为《数学I》中的指定参考书的知识水平仅限于工科高等数学水平,以此水平去学习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概率统计当然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其一不匹配的地方;其二就是《数学II》中时间序列分析的考试要点在指定的参考书中也没有相应的内容.时间序列分析应该是考生感到令人生畏课程之一,指定适当的参考书也是对考生的一种指点.另外作为精算学的基础之一的《数学II》还应包含基本的随机过程方面的知识,因为马尔可夫过程,Poisson点过程和布朗运动等随机过程在精算学里应用颇广,并且极为重要.三,试题与样题过于相似2003年度《数学II》试题在考生中引起极大反响,因为试题与2003年6月推出的样题的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这可令许多考生欣喜若狂,但另外一些没有买到样题的考生则心情怅然.在艰辛而漫长的精算师考试旅途中,考生碰到的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在某门课考试时竟有90%的原题给自己复习上了,如果说考前令人难以入眠的话,遇到这样的考试之后可能会更令人兴奋难眠.这件事情可能会误导将来的考生,没有哪个考生敢不买样题资料.但以后的试题风格肯定会变,而且样题与考试相似性太高也会影响中国精算师考试的含金量.四,试题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