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_以_唐律疏议_与_法学阶梯_为对象的探索》.pdf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_以_唐律疏议_与_法学阶梯_为对象的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_以_唐律疏议_与_法学阶梯_为对象的探索》.pdf

第 28卷第 3期 政 法 论 坛 Vo.l 28, No. 3 2010年 5月 T ribune o f P o lit ica l S c ience and Law M ay. 2010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 以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为对象的探索 张中秋 :通过对唐律疏 与 法学 阶梯 的分析, 可以揭示出中华法系的道德原理与罗 马法的自由原理,以及这两种原理的自然哲学基础是有机的自然观与无机的自然观 。道德原 理立足 全体、效法自然、追求和谐,赋 予了 中华法系责任 权利的结构、道德的精神和人类全体 以及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价值目标; 自由原理立足 个体、依据理性、追求正义, 赋予了罗马法 权利义务的结构、自由的精神和人类独立与进步的价值目标 。这两种原理的价值既有永恒 性又有互补性, 因为人是 个体的但人类是群体的, 道德与自由都是人类所必需的。因此,基于 传统的力量、道德原理的价值和 中国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中国有机的自然观已获得新的科学与 哲学的某种支持,所以在理解和化解西方制度与中国社会的脱节, 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法律去参 与解决人类争端和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方面, 中华法系的道德原理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中华法系; 罗马法; 道德原理; 自由原理;比较研究 一 大家知道,唐律是中华法系 的代表, 唐律疏议是唐律的精髓和骨干; 而法学阶梯既是罗马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罗马法的全部法学的基本原理 所在, 因此, 以唐律疏议和法学阶梯为 对象来探讨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这在比较法上是可行的。当然, 这里所说的中华法系 作者简介:张中秋, 法学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 史学研 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资助; 项目名称:传统中 法理研究; 项目批准号: 2009JJD820013。 依中外学者的见解,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 法为母法发展起来的东亚法律体系, 包括传统的中 法、朝鲜法、日本法、琉球法、 安南法、暹逻法和缅甸地区法。如果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界定, 在中 的秦汉至隋唐这段时间为中华法系的成型期, 其范围包括东 亚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中南半岛部分地区。在中 的唐宋至清末这段时间为中华法系的存续和内部变化期, 其范 围还是包括上述地区。从公元 19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法律文化在列强的武力和殖民政策支持下向东亚扩展和传播, 中华法系开始解 体。到公元 19世纪末, 严格意义上的中华法系实际上仅存作为母法的中 法而已。20世纪初, 清廷迫于压力正式变法修律, 作为 中华法系母法的中 法整体瓦解。至此, 东亚曾经共有的中华法系不再有实体的存在, 而是被作为具有法律文化传统和遗产意义的 历史性法系对待。在中华法系的形成中, 唐律发挥了承前启后、传播海外的作用, 所以它被公认为中华法系的代表。 唐律是中 唐代法律的总称, 包括唐前期的律、令、格、式四种法律形式和判, 以及唐后期的格敕 格和格后敕 等。其中, 作 为律的代表的唐律疏议, 不仅是全部唐律的主体, 亦是全部唐律的精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唐律疏议的学理即是中华法系的 原理。参见刘俊文撰: 唐律疏议笺解, 中华书局 1996年版,第 1- 92页序论。 查士丁尼皇帝在为法学阶梯颁示所作的序言中说: 在把全部古法书籍编辑为学术汇纂共计 50卷以后 这是 在杰出人物特里波尼亚和其他卓越而有才识的人协助下完成的 , 朕又命令把这部法学阶梯分为四卷, 其中包括全部法学的基本 原理。 [古罗马]查士丁尼著: 法学总论 法学阶梯, 张企泰译, 商务印书馆 1989年版, 第 3页序言。 在比较法中, 以某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律秩序或者说法律传统, 来代表对法系的研究是可行的。参见[德] K. 茨威格特、克茨 著: 比较法总论, 潘汉典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第 121- 122页。同样, 我认为以代表性的法典为对象来探索法系亦是可 行的。 42 政 法 论 坛 2010年 主要是指传统中 法,罗马法主要是指万民法时代亦即罗马帝 时期的法律。而本文既然是对原理与 哲学的比较,实际上就是关于法的理念的类型比较, 因此理念与制度及实践有不同之处,亦是正常的,并 不影响研究结论的成立。 正如我们所知,概念是分析的工具。因此,本文首先从原理这个核心概念开始, 然后再探讨相关 的问题。在科学术语上, 原理是来自西方的概念,它在传统中 文化中对应的就是道。这个道 不单是道家之道,而是中华文化之道。正如金岳霖先生说: 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 人对之油 然而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 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 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 [ 1]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