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原因: 本文观看结束!!! 邮政: 鸦片战争后, 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代办邮政所”,被称为“客邮” 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这成为自办邮政的开端。 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 电讯: 1877年,台湾出现第一条国人掌管的电报线,是中国自办电报业的开端。民国时期发展缓慢. 影响; ①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六.近代通讯 五.读报刊与看电影—近代文化生活变迁 1.读报刊; (1)19世纪出现近代报刊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纸使民众有新闻观念 (3)《申报》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4)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5)新文化运动后,成国人不可缺的内容 2.看电影 3.原因; 西方文化的影响; 4.作用; 传播了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观念的变革。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颁布改革社会风气的法令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4、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记忆默写)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习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3.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3.“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 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 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 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 影响包括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 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 “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 “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 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 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1.下列叙述不符合中国人服饰变革的是 A.西装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前后 B.清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使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 C.西装在中国真正流行开来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D.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关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当时洋装已取代了中国传统服饰 B.是中国服饰改良和中西合壁的产物 C.中山装的造型开襟敞袖,颇为活泼 D.它们都符合民国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的规定 B B 3.关于从晚清到民国期间我国服饰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清末民初,有人穿着西装祭孔,有人竟女扮男装 C.清朝官定服饰制度相当严格,一直没有变化 D.随着民国政府颁布礼服形制,新服饰推广开来 4.鸦片战争后,服饰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官定服饰变革 B.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官定服饰变革 C.官定服饰变革——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 D.官定服饰变革——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 C A 5.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6.下列对于“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②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