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文化校本教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圣贤文化校本教材

序 言 在孔子诸多弟子当中,有位值得记述的高足,就是孔子死后长期在儒家学坛叱咤风云,被后人誉为“孔门十贤”之一的卜子夏。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述,不仅被定为复旦大学的“校训” ,而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被联合国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高悬于总部,成为世界人民心声。卜子夏关于“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一语也被镶嵌在美国芝加哥文化中心。随着儒家文化研究不断发展,卜子夏历史地位重要。 接受圣贤的教诲,做世间第一等的善人,第一等的好人 目录 走进圣贤 圣贤语录 附:《报任安书》 圣贤故事 附:《史记》中的小故事 圣贤伟绩 仰慕圣贤 一、走进圣贤 (一)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姓卜名商,字子夏,公元前507年出生在晋国温邑(河南省温县),比孔子小44岁,是孔子晚年的学生。 “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卜子夏在14岁左右进入孔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周游列国期间,他一直跟随在孔子身边,到24岁那年结束了周游之行。回到鲁国以后,卜子夏经过孔子的推荐下,出任鲁国的莒父宰(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官员)。他上任之后淡泊名利,勤政为民,政绩比较突出,受到民众的爱戴,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辞去官职。到了孔子晚年,卜子夏和孔子众弟子一起整理“六经”,在孔子的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了孔子得力助手。在整理“六经”时,他对于儒家文化一往情深,投入了很大心血。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卜子夏时年29岁,为孔子守孝三年,到了32岁那年回到他的故乡晋国温邑。当时的晋国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他的家乡已经在晋卿魏桓的控制之下,说他回到晋国实际上是回到魏国。此时,魏国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改革之风方兴未艾,招贤若渴急需天下贤人。他的到来对于魏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立刻受到魏国君的欢迎,魏君在魏国首府安邑(现山西省运城市安邑)接见了卜子夏。后来,卜子夏在安邑不远的龙门西河(现山西省河津市)定居下来,开始了长达55年的设教生涯。治学当中他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春风化雨,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传授儒家文化。他的学生有国师、相国、将军等等。就连魏国国君魏文侯也投入门下,他的学生出类拔萃,群星璀璨。魏文侯在执政期间,多次问政于他,卜子夏以王者师身份,为治理国家建言献策,推心置腹,晓之以理不隐恶、不饰非,是谓是,非谓非,实事求是向魏文侯讲王道,正礼乐,构思出一幅天下顺,民心齐,四时当的治国图景。西河设教期间,卜子夏对于“六经”进行修订、润饰和完善。分别为各经作书、写序。他发明的章句,不仅“六经”通俗易懂,而且在传播当中准确无误。中国的古典著作自从采用了章句之后,提高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他是孔子的忠实弟子,是儒家学术奠基人之一,他像孔子一样崇尚礼乐和仁义,遵循“中庸之道”,“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体恤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以仁爱之心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维护周礼。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儒家文化研究当中,对于儒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元前420年,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中国儒家文化奠基人、传播者卜子夏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87岁,死后葬于古耿龙门(现河津市辛封村)。距今已有2400余年了,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敬重。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还著《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二、圣贤语录 (一)先贤卜子夏  子夏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