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 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 乃

2011-2013年和“乃”有关的高考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C.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于是赵乃斋戒五日 (都是副词,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都是副词,竟,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3分)   C.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第一个是,就,第二个相当于“竟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第一个是,就,第二个相当于“竟然”) 文言文中的常见的第二人称代词: 乃、而、汝、尔、若、女 1、家祭无忘乃翁。 2、某所,而母立于兹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尔安敢轻吾射 5、若属皆且为所虏 6、由,诲女知之乎! (1)副词,表承接,于是。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 (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 (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 (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 (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 (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解析:①⑥中的“乃”是代词,“你的”;②中的“乃”是副词,表示肯定;③⑦中的“乃”是副词,“才”;④⑤⑧中的“乃”是副词,“却,竟然”。 答案:C 乃 一、代词,“你”“你的”。 例句: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二、判断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例: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三、副词 1、于是、就(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先后) 例: ①陈涉乃自立为王《陈涉世家》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③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才,这才(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先后) 例: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乃 3、竟、竟然、却(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 例: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 4、只、仅(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例: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乃 【固定词组】 1、乃尔:如此、这样。 ①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淳朴厚道)乃尔。 ②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乃 2、“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文言虚词小故事 文言小故事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 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3)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 “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 乃(5)不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