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DOC.docVIP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DOC.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DOC.doc

课时作业16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河北名校模拟)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习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  )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 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 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解析:本题以清末军队着装的变化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新军着装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看,军队形式上有了变化,但战斗力不能体现,D错误。其变化原因不仅是经济、思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政治因素。B中“社会巨变”是综合因素,能够反映其实质。A、C较为片面。 答案:B 2.(2015·河南洛阳统考)《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 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 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 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风俗习惯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和所学史实,清初留辫和辛亥革命后剪辫是对政治变动的集中反映。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A 3.(2015·山东潍坊三县联考)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开始走向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风俗习惯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中国的妇女由受礼教的影响“不令轻见男子之面”,到逐渐走出深闺,在路上和茶轩酒肆中与他人交流,这一变化说明了A、B、C选项,社会风气的改变得有一个过程,因此D项不对,但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5·天津河西期末考试)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材料中“南京临时政府”的通知可知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制度变革的结果,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B 5.(2015·杭州七校联考)清朝官员沈葆桢认为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会侵占“民间之田庐……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对此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①沈葆桢非常关注民生 ②沈葆桢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外国人借修筑铁路侵略中国 ③沈葆桢的主张表现了清朝官员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排斥心理 ④沈葆桢害怕铺设铁路引起民变影响王朝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6.(2015·北京海淀期末考试)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阻碍因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题中材料讲乘坐电车的原因之一是不忍心用人力取代畜力,②正确;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③正确。材料没有反映④选项的内容。 答案:D 7.图为天津电报大楼的楼顶建筑,钟表指针的脱落和墙体的破损向众人说明曾经红火一时的电报事业离人们远去。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  ) A.信息技术的发展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