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笔记(冲突文件2016年3月28日 14时50分14秒)》.pdf

《2014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笔记(冲突文件2016年3月28日 14时50分14秒)》.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笔记(冲突文件2016年3月28日 14时50分14秒)》.pdf

2014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梁老师提醒广大考生: 历年考研真题资料是十分珍贵的,研究真题有利于咱们从中分析出题人的思路和心态,因为每年专业课考试 不管在题型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高的相似度,考研学子们一定要重视. 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联系育明教育梁老师,我会为根据各位考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中国古代哲学史 孔子论德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孔子把仁提高到伦理哲学的最高点,形成为系统的儒家学说。 孔子所讲的“仁”,含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仁既是人 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仁者应该“泛爱众”“亲亲”“能爱人、能恶人”, 为此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博施于民而 能济众”(《论语·雍也》)。孔子所讲的“仁”是普遍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 化,这是思想发展史上的飞跃。 “仁”,又是同“礼”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周 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 在上述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孔子针对春秋时弊,要求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论语·学而》),“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薄赋敛”(《说苑·理政》);反对暴政虐民, 斥责“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形成“仁政”学说和重民思想。 孔子与教育 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 日渐兴盛,孔子也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他主张“有教无类(类,指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别)”(《论语·卫灵公》),只要“自行束(十条干肉)以 上”(《论语·述而》)就收为门徒。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在学习方法方面,孔子有许多名言,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语·述而》)。 孔子论人性、仁、政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 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