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暑期作业3.docVIP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暑期作业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暑期作业3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  )觉得细腻,(  )觉得清闲,潜意识下(  )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  )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节选自《故都的秋》) 3、作者由秋槐落蕊想起北国之秋。文中另有一处语句,意思和作者的感受相似, 请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沉的地方”具体指什么?(借助文中词语作答,不超过35个字) (四)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7、“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香格里拉在中国!直到九十年代,世界才知道她的准确方位。半个多世纪之前,英语辞典里并没有香格里拉这个单词。香格里拉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个寂静的角落,越过了横断山,越过了青藏高原,越过了亚欧大陆,越过了海峡和海洋,登上了北美新大陆,从美国一位学者的考察资料里,走进英语世界,走进英语辞典里去的。 ②香格里拉在哪儿?她是个虚构的乌托邦,还是确有此地?她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意大利籍的俄国导演顾彼得一九三七年拍的一部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四周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她激起了人们寻梦的热情。于是人们开始注意一本小说——电影剧本是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改编的。小说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作者也没有去过香格里拉的地方,他的素材的来源就成了寻找香格里拉的线索。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一位学者、科学家的典范,一个不能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美籍奥地利学者的约瑟夫·弗兰西斯·洛克博士。 ③约瑟夫·洛克一八八四年出生于维也纳,十三岁时自修汉语,一九○五年去美国求学,在餐馆里刷过盘子。后来掌握了七八种语言,能读梵文,在夏威夷学院任教,获得植物分类学教授学衔,加入美国籍。一九二○年他受美国农业部的委托,到东南亚寻找一种治麻风病的大枫子树。他从缅甸、西双版纳、思茅,走到了丽江。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一种亲情般的迷恋留住了他,他决定在此定居,把家就安在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纳西语叫巫鲁克,雪山脚下的意思。那时是一九二二年二月。 ④从此他在大西南这片植物王国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用植物学家自然的心态,从事当地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的人文科学的研究。 ⑤后来西方世界称洛克为“纳西学研究之父”。听玉湖村老乡讲,来此地寻梦的人多数是外国人。在洛克故居留言簿上,也多是勾勾圈圈的外文,汉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内容都是表示敬意和赞扬他发现了香格里拉。 ⑥洛克无疑是伟大的,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是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也更符合洛克本人的性情。 ⑦我在留言簿上写的是: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⑧“让香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tiantian2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