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三)(粤教版必修2).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三)(粤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三)(粤教版必修2).doc

模块综合测试卷(三)本试卷分第Ⅰ卷(测试时间:150分钟 评价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即使在解析:D项以偏概全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的是个别文人。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解析:A项未必所有的咏梅诗都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文中有“常常”一词限制;B项原文表述为梅花的香气“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D项原文表述为“它(梅花)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从而”因果关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梅以韵胜解析:强加因果推论依据不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育经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复为中郎将使匈奴。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以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忧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节选自《汉书·萧育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而漆令郭舜殿              殿:主持见责问育为之请 见:被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 辜:罪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 隙:嫌隙解析:殿最后。以下句子中表明萧育为官有才能的一组是(B)(3分)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②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 ③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 ④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⑤传召茂陵令诣后曹 ⑥育至南郡盗贼静 C.②④⑤ D.①④⑤解析:①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做官。④在考核中排在第六扶风发怒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