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底泥重金属pH电导率烧失率测定方法方法.docx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方法
地累积指数法(Igeo)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脸谱图法,过量回归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
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存在的潜在危害, 有很多种评价方法。本文是采用瑞典科学家 Hakanson 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巢湖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3]
具体方法为
( 1) 单个重金属污染因子Cif
Cif = C表层 i / Cin 公式 1
式中, C表层 i为实测底泥重金属浓度值( 重金属与底泥的质量比, mg kg-1 )Cin —参比值;
有不同的参比值采用, Hakanson 提出以现代工业化前沉积物重金属的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以当地沉积物的重金属背景值或以全球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值为参比值, 可以相对定量地反映出污染程度;本项
研究中采用全球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值为参比值 (见表 2)。
表 2 计算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所需的参比值[4]
全球沉积物重金属平均背景值CuCdPbZnCr28.70.5834.9110.648.7( 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 Cd值是多种重金属污染系数之和“
Cd=Cif 公式2
( 4) 某个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Eir:
Eir=Tir·Cif 公式 3
用来反映重金属的毒性水平与生态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程度。
式中, Tir- 某金属的毒性响应系数; Cif- 单项污染系数。(5)沉积物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RI.
RI= 公式 4
把上述各式归纳起来, 可得到下列表达式
RI= 公式 5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系数和指数与污染地积累指数(Igeo)的计算公式为:
Igeo=ln(Cn/ABn)(1) (1)
式(1)中,Cn为重金属元素在底泥中的总含量;Bn为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背景值,根据衡水湖湿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河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19]作为Bn的值;A为常数,通常取值为1. 5。一般采用Igeo值来反映底泥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将Igeo值划分为7级[5, 7](表2)。
表2 地积累指数与污染分级
级 别0123456富集程度无无-中中中-强强强-极强极强
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分级
危害系数级别IIIIIIIVV危害程度无轻微中等强极强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
风险指数级别IIIIIIIV 风险程度轻微中等强极强
地积累指数与污染程度分级
≤00~11~22~33~44~55级数0123456污染程度无无~中度中度中~强度强度强~极强极强
沉积物富集系数法 1979年,Buat-Menard等[i54l提出沉积物富集系数法(Sediments Enrichment Factor, SEF)来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1.2)
式中: 为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系数;sn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sref为沉积物中参比元素的含量;an为未受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即重金属的背景值;aref为未受污染沉积物中参比元素的含量,即参比元素的背景值,参比元素一般选择在迁移过程中性质比较稳定的元素,如Al、 Fe等。
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基准(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SQC)是指底栖生物免受特定化学物质致害的保护性临界水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保署(EPA)首先开始对SQC进行研究[56],但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取得有意义的进展[157]。目前制定SQC的方法很多,但应用比较广泛和成熟的是生物效应数据库法(theBiological Effects Database for Sediments, BEDS)和相平衡分配法[i57]。基于这两种方法,美国、加拿大、荷兰、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等相继建立相应的SQC[i57_59]。我国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理论或局部区域的研究,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还没开展。1997年,霍文毅等[ISO]运用平衡分配法尝试建立了长江、黄河沉积物重金属于As、 Cd、 Co、 Cr、 Cu、 Hg、 Ni、 Pb禾卩Zn的初步质量基准。1999年,刘文新等[isi I62]利用三合一法和相平衡分配法初步建立江西乐安江表层沉积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pptx
-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与素养.docx VIP
-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课件配套教材.ppt VIP
- 2025秋冀人版(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寻找宝物》教学设计.docx VIP
- 造价咨询项目专业技术力量及配备计划.docx VIP
- 1.2 寻找宝物(教学设计)科学冀人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docx VIP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全册(2025新教材).pptx
- 1.2 寻找宝物(教学设计)科学冀人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df VIP
- 驾照考试科目一试题1000题(含标准答案).pdf VIP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