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文化”与大众文化批判——弗·雷·利维斯文化批评思想的基本路径》.pdfVIP

《“少数人文化”与大众文化批判——弗·雷·利维斯文化批评思想的基本路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人文化”与大众文化批判——弗·雷·利维斯文化批评思想的基本路径》.pdf

蕊州警列 2014.08 L N ZHoU XUE KAN ■ 文化与传媒 “少数人文化”与大众文化批判 弗 ·雷 ·利维斯文化批评思想的基本路径 邹 赞 (新疆大学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 作为英国 “第二波人文主义”思想家以及大 文化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弗 ·雷 ·利维斯坚持捍卫马修 ·阿诺 德的人生批评原则,以 “文化政治学”的姿态和本土视野切入同时代英国文学与文化问题的思考。利维斯早期文化批评所建 构起的 “大众文明”与 “少数人文化”之间的对立,不言而喻地将其 自身纳入了威廉斯所谓的 “文化与社会”传统。但必须注意 的是 ,利维斯更加偏向于 “少数人的精英文化”,尤其重视语言的中介功能和文化传承效果。此外,利维斯固然怀念前工业文 明时期的有机共同体,但他所设想的拯救文化衰退现状的:扫路 ,既不同于阿诺德的希腊化、T.s.艾略特的重返十七世纪,也不 像马克思那样构想一个社会鸟托邦,而是寄望于英语教学.尤其是期盼列入 “伟大传统”的英国文学经典能够有助于培养现代 人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继而有效应对甚嚣尘上的大众文化..在利维斯那里,文化被赋予了社会责任 ,但是其实现方式却必须 依赖文学文化的意义维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利维斯堪称英国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的转折点上的重要人物。 [关键词] 弗 ·雷 ·利维斯;少数人文化;大众文明;英语教学;伟大的传统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4)08—0105—07 [收稿 日期] 2014—04—04 [作者简介]邹赞,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新疆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文化。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13CZW006);中国博 士后第 55批面上基金一等 资助 (项 目编号: 2014M550519)。 弗 ·雷 ·利维斯(以下简称 “利维斯”)常常被归入英国 “第二波人文主义”思想家阵营,也是大众文化 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纵观利维斯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0至 1943是第一 阶段,综合了文化、教育与文学批评,这些思想往往融汇在同一本著作里;1943至 1955可以算作第二阶段, 主要从事文学批评 ;从 1960年代开始,利维斯的批评基调发生转变,再次回到文化与教育主题。 利维斯 的文学批评始终牵系着英国社会文化状况,在这~意义上说,利维斯的文学 、文化批评理论是相互贯通、彼此 参照的。利维斯对于社会文化状况的把脉,主要表现为前期创作的 《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MassCivilisa— tionandMinorityCulture,1930)、《文化与环境》(CultureandEnvironment,与丹尼斯 ·汤普森合作,1933)、 《传承》(ForContinuity,1933)、《如何教阅读》(HowtoTeachReading,1932)、《关于批评的标准》(Towards StandardsofCriticism,1933)以及 《教育与大学》(EducationandtheUniversity,1943),应当说,“前两部著作奠 定了利维斯作为文化批评家的声望”。_2此外,作为利维斯主义 批判大众文化的关键文本,Q ·D ·利维斯 的杰作 《小说与阅读大众》(FictionandtheReading;Public,1932)也集中呈现出 “细察”派的文化批评路径与 侧重面向。 自马修 ·阿诺德以来,“文化”从一个早已存在的传统中获得明确命名,并作为一种具有批判性和建构 105 潜能的力量,成为英国思想界抵制 日益泛滥的工业文明的重要武器。前工业文明时代的有机社会一去不复 返,那种想象中的有机的共同文化也成为过眼烟云。工业化和城市化助推了大众社会的进程:传统濒临丧 失,有机社群走向解体,智识与情感渐趋分离,清新淳朴的民间文化被批量生产的大众文化取而代之。社会 政治、经济结构的急剧转型促使阿诺德及其后继者开始认真反思英 国的现实问题,并试图在文化教育领域寻 求解决途径。如果说 ,阿诺德所谓的 “文化”与 “无政府状态 ”的对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yj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