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奋进的白河三中.doc
奋进的白河三中
由白河县城西行87km有一小镇名曰:西营镇。冷水河穿镇而过,因其地古时盛产鲇鱼,又称鲇鱼套。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西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座落在镇东头的白河县第三中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创建于文革初年的白河县第三中学,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注定要经受时代风云的洗礼。文革其间,学校多次被迫停课,甚至取消中学部教学。几经风雨,几经沉浮,直到1970年秋季,教育的曙光开始照临这个多灾多难的学校。初中部得以恢复,紧跟着又增设了高中部,一个在当时集小学、中学、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以其崭新的风貌亮相在西营镇最惹眼的地方,为三中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八六年,第三中学的中学部和小学部正式分离。从此,第三中学步入教育发展的快车道。1991年被原安康地区文教局授予“文明学校”称号;1996年被原安康地委组织部、地区文教局授予“中小学党支部党建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被安康市教育局授予“创佳评差最佳单位”;1999年被原地委、行署授予“文明校园”称号;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普通高中教育先进学校”;2003年底被教育局、安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命名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005年被命名为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06年被命名为“市级标准化高中”;近半数的教师分别获得过省、市、县级的表彰奖励。
一、自强不息、优化育人环境
当您走进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白河县第三中学校园时,你很难想象它当初创建时的模样。那时,学校只有8名教师和土木结构的教室兼宿办室24间,建筑总面积仅有576m2。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强不息的白河县第三中学的全体师生没有怨天尤人、止步不前,他们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后勤社会化等多种渠道,发扬“三苦”精神,努力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在建设50年的历程中,他们持续发展,锐意创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三中几代校长和领导班子把青春年华满腔热血乃至宝贵生命都倾注在白河三中。已故老校长刘世业在1990年调离三中时,怎么也不忍离开,他抚摸着自己领导筹建的唯一一幢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含泪说“终于有了一栋洋房。”1992年,卫扬国校长为了筹建教室,派后勤总务主任邱邦安和民办教师商国余到西营扫金村包窑烧砖,目的是节省些资金。1997至2002年,在县委“打破一个旧三中,建设一个新三中”的学校建设总体规划思想指导下,学校先后利用“普九”和“贫困地区义教工程”机遇,拆除危房面积近4000平方米,新建了教学楼、宿办楼、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2004年,在田世广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吸纳社会资金100万元建成1800平方米女生公寓楼一座。2005-2008年,学校建设三年三大步。06年年底,政府确定将粮管所、卫生院划拨给三中;07年初中部教学楼、男生公寓楼建成投入使用;08年综合楼建设(3000平方米)已经动工建设,餐厅建设(1200平方米)已有初步意向。真正实现了“房无一片旧瓦,墙无一块旧砖”建设目标。如今学校初中部服务于一镇一乡,高中部服务与三镇三乡拥有教师127名2000多名学生,37个教学班,实现教学、实验、办公、场馆一体化,成为当地规模一流、环境一流、质量一流的高品位的完全中学。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近年来,白河三中抢抓机遇,广拓资金渠道,积极自筹,硬软件一齐上,共投资近千余万元,进行学校硬、软件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环境面貌。
学校还先后建成了标准旗台,休整了花坛,花带、购置盆景花木美化校园,修建了围墙并做成校园文化长廓。为了营造和谐、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在教室、会议室、以及走廊等显著位置布置校训、彩瓷壁画、教育方针、等永久性标语。截止目前,学校已建成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各类实验室、器材室等,各类配备分别达国家Ⅱ、Ⅲ类标准。同时还配备了语音座、投影仪、电视、VCD、DVD、视频展台等电化教学设备,实现了课堂教学电教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近十余年来,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始终承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的目标,大打质量翻身仗,同时在学生思想、文化、身体、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使白河县三中真正成为当地教育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由白河三中考入大学二本以上的学生132人,研究生10余人,副教授1人。截止2005年毕业于白河三中的学生,副科级以上干部57人,其中副县级以上干部10人,市级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10余人,英模40余人,其中三中82级学生刘安林在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被誉为“当代董存瑞”;“优秀基层干部”万里春是白河“三苦”精神的忠诚实践者;曾经在三中工作或学习过的教师,如今遍布安康十县区,仅白河一中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