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地质学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1地质学基础.》.ppt

宝石学的 地质学基础 宝石学主要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对于天然的宝石,绝大多数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由于各种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将对相关的地质学基础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地球的结构 地球是一个具圈层结构的球体,其内部有两个最明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即上部的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和下部的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界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地壳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 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 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6-2.9g/cm3。 几乎所有的天然宝石均产在地壳之中。 大陆地壳 大陆地壳:厚25-70km,平均厚度约33km。 其上部物质的平均密度为2.7g/cm3,出露的岩石以花岗岩类为主,其组成岩石的平均成分也大致与花岗岩成分相近,所以将大陆地壳的上层称为花岗岩质层,又称硅铝层,这一层在大洋中基本是缺失的。 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的下层平均密度为2.9g/cm3左右,出露的岩石以玄武岩为主,故一般称之为玄武岩质层,又称硅镁层。 因此,整个大陆壳是由上部的花岗岩质层(硅铝层)和下部的玄武岩质层(硅镁层)共同组成。 大陆地壳的地质年龄较老,最老超过40亿年,一般大于2亿年。 大洋地壳厚度为5-10km,平均厚度约7km。大洋底出现的岩石仅有玄武岩质层,没有花岗岩质层。大洋地壳的地质年龄较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2、地幔 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 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 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此软流圈之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 下地幔 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 许多宝石的形成与地慢相关,或者直接形成于地幔之中,例如钻石;另一些间接与地慢相关,例如,在翡翠形成过程中,地慢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 3、地核 地核:深度在约2900km以下是地核。地核物质密度为11-16g/cm3,主要由Fe、Ni物质组成。地核又分为内核与外核。地震波的研究表明,外核的组成物质是液态的,因为那里的温度已经超过岩石的熔点;内核是超高压下的固态物质。内、外核之间则有一个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渡带。 地核离地壳太远,从目前的科学研究来看,地核与宝石的成因没有直接关系。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各种矿物,各种矿物相互堆积在一起形成岩石。 它们是理解宝石成因和基本特征的关键之一。 1、地壳中的元素 已知元素中大约有92种存在于地壳中,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是极不均匀的。O、Si、Al、Fe、Ca、Na、K、Mg、Ti、H等10种元素占地壳总量的99.96%,其中O、Si、Al、Fe即占88.13%。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除少数以自然元素(如石墨、金刚石和自然金)产出外,大多数是以各种化合物形式出现,尤其是氧化物最为常见 。 2、矿物 现代矿物学对矿物的定义是:矿物是由天然形成并具有一定化学成份和一定原子结构的均匀固体,通常由无机化学作用所形成。 在自然界发现矿物3000多种,可用作宝石的矿物不过100多种,而其中主要宝石矿物仅有15种:即金刚石、绿柱石、刚玉、欧泊、硬玉、金绿宝石、黄玉、电气石、石英、绿柱石、石榴石、锆石、橄榄石、尖晶石和长石。 在已知的3000多种矿物中,绝大多数极其分散,数量稀少。对形成岩石有普遍意义的矿物,即主要造岩矿物数量有限,其中特别重要的造岩矿物只有7种,即石英、钾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它们构成了地壳岩石的主体,在火成岩中它们的含量占99%以上。 3、岩石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集合体,主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通过一定的地质作用胶结而成。 岩石按其成因和形成过程可分为三大类: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火成岩 火成岩亦称岩浆岩,它是由炽热的硅酸盐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按产出状态,火成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两种基本类型。 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侵入岩,是人们最常用的建筑石料。 玄武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火山岩,地球上的大洋底几乎全部由玄武岩构成。 地球上的许多原生宝石矿床都是产于火成岩中,例如蓝宝石、红宝石、石榴石是高压下玄武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以后随岩浆喷出带至地表; 又如金刚石与超基性金伯利岩

文档评论(0)

iyj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