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SA-控制.ppt

计算机的基础:控制论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大系统理论 赛博论 一、经典控制理论 无论是什么自动控制系统,其基本任务都是——自动地维持工作设备的稳定状态(抗扰)与操纵状态(复现)。 因此,一个控制系统可以说就是在通过有测量、计算、执行功能的控制器,以足够的准确度来维持控制对象的抗扰与复现能力。 控制论的经典例子,就是瓦特蒸汽机上的转速自动控制系统。它被用来自动地保持转速不变。即: 把转速作为蒸汽机的输出量,感知它的大小,并把它“反馈”回来,与输入量的给定值相比较。当发现转速偏高时,离心飞重被甩起来张开,带动套筒下移,传动杆上移,使蒸汽阀门关小,减少供给蒸汽机的蒸汽量,从而使输出功率降低,转速得以回降,于是自动地保持了转速的给定值。 同理,当发现转速偏低时,离心飞重因甩不开而收拢,使套筒上移,杆下移,蒸汽阀门开大,增加供给蒸汽机的蒸汽量,从而使输出功率增加,转速回升,于是也自动地保持了转速。 但是,这一看来足够精巧的发明,在工作了几十年之后,却出现了问题。 原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的摩擦(阻尼)不断地减小,而蒸汽机本身却又不断地大型化,离心飞重也越来越大,因而引起了转速超差、振荡等“工作不稳定问题。 一、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可以概括为 —— 将对象最常见、最基本、最不利的因素抽象出来,形成“典型系统”(线性、非线性、单变量、多变量、常系数、变系数、连续、离散……),以及“典型外作用”(脉冲、阶跃、等速、加速、正弦、随机……),在此基础上,再建构控制模型,列写控制方程,用解析或图解的方法来求解方程,从而可以对系统的各种参数作某些改进。 于是,有人将经典控制理论表示为: 经典控制理论 = 解析法+图解法+经验技巧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直观、灵便、成熟,直到现代仍在工程设计上广泛应用。 二、现代控制理论 20世纪50~70年代,是现代控制理论阶段,又称第二代控制理论时期。 50年代末,主要因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已逐渐满足不了要求: 一是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稳定性好、调节时间短、静态误差小,而且还要内部结构设计合理,总体性能达到“最优”; 二是要求更“全” 了,不仅要局部自动化,而且要全部自动化,并采用计算机控制。 于是,又发展了第二代控制理论,亦称现代控制理论,包括:结构理论、状态辨识、系统设计等许多内容。 第一代和第二代控制理论比较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系统 基本是单变量、定常系统 多变量、定常或时变 指标 简单 综合(既考虑效果又考虑代价) 数学工具 积分变换 积分变换、线性代数 中心问题 稳定性、动态品质 最优控制、动态识别 校正方法 有源和无源网络 计算机、微处理机 典型框图 三、大系统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是大系统理论阶段,又称第三代控制理论的发展时期。 它是随着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电力系统、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等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大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系统堪称“巨型”,数据可谓“海量”,方程可达几千阶,参数可超几万个。这样的系统当然难于控制,也不便调试,所以难度较大。 对它的研究方向一般集中在:模型简化,递阶控制,分散控制,大系统设计优化与决策等问题上。 以模型简化为例,方法很多,一般有: 三、大系统理论 集结法:在保留系统主要动态特性(如稳定性)条件下,用低阶模型去代替高阶模型;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于线性系统,而且计算量也往往很大。 摄动法:从原高阶方程中略去含小参数的“摄动”项,得到低阶的简化模型,方法比较简便,对线性与非线性系统都适用;但要求原方程具有能快慢分离的“弱耦合形式才行。 分散法:即把原方程看成是许多部分的叠加,先分散开来处理,最后再加以综合。这相当把难点分散。 显然,由于大系统理论研究的变量更多,也更复杂。因而,其重心也正在由工程系统转向非工程系统——例如:军事、生物、经济、社会、人口等。这种转变意义重大,致使其具有了真正的“大系统的现代含义。 四、赛博论 维纳给出“控制论”的定义是:“研究动物(包括人)与机器内部的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他经由数学作为纽带,接触了各种领域的专家,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跨越了从机器到活体的鸿沟。 这种意义深远的“跨越”,“基石”在哪里呢? 原来“基石”就是“反馈”概念。 维纳把“反馈”这种本属瓦特蒸汽机的转速自动控制系统那样的工程机器的机制,介绍给了生理学家,并解释了拿茶杯、穿针线……等现象,提出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