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修与法基》人生价值.ppt
C—P、A—P、C—A 这种交往属于互补型。因为互补,所以能够持续,但却潜藏着不平等与依赖,长期来看,不利于交往双方的发展。 计分: A3分,B2分,C1分。各题得分相加得总分。 评定: 总分在38~45分之间,表明必须采取措施改善自己的交际能力。 得分在15~22分之间,表明在交往方面过分积极,亦可能导致消极后果。 得分在22~38分之间,表明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人际交往 又称社会交往 信息交流 物质交换 情感沟通 人际交往包括两方面含义 从动态角度,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 从静态角度,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要 与人交往? 人际交往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 本能需要 动物学家将出生不久的小猴与猴妈妈分开,而让它与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和一个用绒布制成的假妈妈一起生活。金属猴妈妈能为小猴提供食物,绒布猿妈妈不能提供食物。 恒河猴实验 合群需要 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曾经做过一项实验,探讨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个体的合群需要。 研究者将被试分为高恐惧组和低恐惧组. 在高恐惧组条件下,主试告诉被试他们将参加一项电击实验,电击会很厉害,但不会留下永久性伤害; 在低恐惧组条件下,被试被告知电击时只是有点痛,不会有任何伤害性后果。 在被试等待接受电击的时间里,研究者逐个询问他们,是愿意独自等待,还是想与其他人一起等待。 沙赫特的实验研究结果 选择的百分比 条件 与别人呆在一起 无所谓 单独 合群程度 高恐惧组 62.5 28.1 9.4 0.88 低恐惧组 33.0 60.0 7.0 0.35 一、交往的原则 平等 宽容 诚信 互助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Pope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竞争与合作真是一对 矛盾…… 人类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如果不能保证别人繁荣的话,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繁荣,如果你希望自己幸福,你也得希望别人幸福。 罗素 1、对自我认知的偏差; 2、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3、依据PAC理论,改善人际关系 。 (三)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调适 自负 原因: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不能正确评价别人。 调适: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善于发现并欣赏别人的长处。 1、对自我认知的偏差 1、对自我认知的偏差 自卑 原因: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调适: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正确与别人比较;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通过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给自己灌输某种观念,并使它影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包括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自我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 2、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投射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和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影响。首因效应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知觉的恒常性。 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往往使人际认知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人以后的认知具有的强烈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后慑作用。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将某个显著特征泛化到其他特征上。从某一好的或坏的局部出发,扩展得出某人全好或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一样,所以将其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其特征为“以偏概全”。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指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或情感投射到对方身上,即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社会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在对他人认知过程中,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去评价判断交往对象。即用某一类人的印象去评价某一个的行为。 3、依据PAC理论,改善人际关系 交往分析理论(PAC理论) 心理学家伯恩首先提出。他认为每个人的个性中都包括三种成分,就像一个人身上的三个小我:父母(parents)、成人(adult)与小孩(child)。 伯恩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的原型,实际上来源于弗洛伊德的超我、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Freud)的超我、自我与本我 超我(superego)----道德原则(P) 自我( ego ) ----现实原则(A) 本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新版)培训课件.ppt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白.ppt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讲义提纲)5.doc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标准.doc
- 《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控制设计》电力拖动课程设计论文.doc
- 《弹性力学》习题库.ppt
- 《强化农业政策扶持》何学彦博士.ppt
- 《当代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课文译文(上册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doc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件(人教版选修).ppt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件十九(张PPT)[来源学优高考网].ppt
- 2025年亚洲供应链重塑:中国企业如何穿越周期报告.pdf
- 传媒行业GenAI之四十三:AI玩具兼具教育陪伴价值,字节AI全线发力(202412).pdf
- 360亿方智能航空AI白皮书 2025-Al重塑航空未来,智能化转型驱动民航高质量发展.pdf
- 2024年中国充电桩及储能设备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pdf
- 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pdf
- 2024年科技创新政策汇编.pdf
- 当“美国不再例外”遇上“东升西落”(202504).pdf
- 2024年户外运动健身人群洞察报告.pdf
- 2024年启航东盟:出海攻略实用指南报告.pdf
- 2025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