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王未.ppt
表现: 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合作与探索 1、东莞的工业起步于什么企业? 2、东莞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3、东莞抓住了哪两次机遇? 阅读: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著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P75 活动: 城市化的几种发展模式 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动力的差异。 P75 活动: 城市化的几种发展模式 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动力的差异。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发展 边贸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三、问题与对策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 外商投资区位改变 追求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规模 外资企业由珠三角迁往长三角及国内其他地区 支撑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动力减弱 珠三角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问题2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人口和城市 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规模 急剧膨胀 城市规划、建设 和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 不合理,城市间 缺乏分工合作 城市竞争力明显下 降,引发居住、交 通、教育和治安管 理等一系列问题 握手楼 深圳楼房密度大 城中村 问题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能源、交通、工矿 企业的迅速发展 “三废”排放量 大、处理量小 环境问 题严重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耕地锐 减,土 壤肥力 下降 森林减 少,水 土流失 严重 酸雨危 害严重 水质性 缺水 噪声扰民, 生存环境 质量下降 赤 潮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对策? 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对策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泛珠三角”经济圈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东莞市新区规划图 阅读:深圳的出路何在? ⑴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 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 深圳的出路何在? ◆如何联合或依托临近区域,整合优势资源, 扩大发展空间; ◆如何明确功能,重新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设想一:深港一体化; 设想二:珠江三角洲东岸整合发展; 设想三:建立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 ↓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和管理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后)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前)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良好的区位条件 2、对外开放政策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 问题和对策 活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比较合理,不同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三角是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前者是单核模式,后者是双核模式。 活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从两方面考虑:上海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创造巨大的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 再 见! 第一阶段 1979 年 至 1990 年 薄弱 贫乏 丰富 ______ ___优势 改革开放 初期 主导产业 ___密集 型产业 ____、技 术、_____ 引进 __________ 加工厂 建立 外商投资 规模___ 附加 值__ 吸引外资额 增长_____ 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____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工业基础 矿产资源 政策、侨 乡 生活消费品 较慢 劳动 较慢 劳动力 低 资金 设备 小 第二阶段 1990 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