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导体物理本科.ppt
透射系数 量子力学中,透射系数为透射波几率流密度与入射波几率流密度之比。 于是透射系数为 反射系数 量子力学中,反射系数为反射波几率流密度与入射波几率流密度之比。 其中负号表示与入射波方向相反。 因此,反射系数为 即使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势垒高度,粒子仍有可能被反射回来。 这也是粒子波动性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EV0情况 为虚数 。 这样II区的波函数不再是平面波,而是 按照与前面相似的计算,我们可得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分别为 可见,即使EV0,透射系数 D并不等于零。即粒子仍有一定的几率可以穿透势垒进入到另一侧。 场致发射及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 粒子能够穿透比它动能更高的势垒的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如果入射粒子的能量较大,则aa较大。 此时 大。 这样透射系数D分母中的双曲正弦函数简化为 ,同时忽略后面的 ,则 可见,对给定的能量E,透射系数随着势垒厚度的增加指数减小。 任意形状的势垒 对每一小方势垒透射系数 从x1到达x2时的透射几率 §1.9.8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不同的另一基本原理。 中心亮斑对应当的张角于波长及孔径直径与如下的关系: 式中d为小孔的直径。因此小孔的孔径越小,光在屏幕上光斑点半径越大,即弥散越严重。 光的衍射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衍射斑张角与波长及孔径之间究竟包含什么样的物理原理。 如果我们以另外形式表示衍射角公式,则公式可以表示为 这里Dy=d,为小孔的直径。 最后我们得到了动量和空间表示的衍射关系,即 虽然上面的变化看上去只是数学形式上的变换,但其所包含的物理思想却非常明确。上式表明,如果平面波在y方向收到空间约束Dy(小孔),那么它的动量将在对应的方向发散,其发散度与受到的约束成反比。约束越厉害(d越小),则动量发散越大。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找到同时精确测量空间座标与动量的方法。这就是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或不确定性的来源。 动量-空间 能量-时间 以上两对共轭坐标无法同时测准。 既然空间座标与动量之间存在这种不能同时确定的关系,肯定还存在另外的力学量对,它们之间也存在这种测不准关系。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两个力学量可以同时测定,什么情况下两个力学量不能同时确定? 前人发现,如果两个力学量构成的对易子[A, B]=AB-BA=0,则A、B可以同时测准,反之不可以同时测准。 我们先看 因此 据此,可以肯定x与动量p不能同时确定。 我们再看 。 即粒子的时间(寿命)与能量也是不能同时确定的。 实验基础: 碱金属的双线结构 斯特恩-盖拉克实验 反常塞曼效应 斯塔克实验 乌伦贝克、高德施密特(1925) 电子具有自旋角动量 §1.9.10 电子的自旋 电子的自旋是一个只在量子力学中存在的物理概念,经典力学中没有对应的力学量。由于基于电子自旋的器件的诞生,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自旋的概念。 斯特恩-盖拉克实验 实验发现,当一束处于S态的氢原子束流经过非均匀磁场后发生偏转,在感光板上呈现两条独立的线状分布。 这个实验的直接推论是氢原子有磁矩,由于磁矩因在非均匀磁场中发生偏转形成线状分布。 假设原子的磁矩为M,外磁场强度为B,则原子在外磁场中的势能为 其中q为磁矩与磁场之夹角。 因此原子在外场方向的受力为 若原子磁矩可任意取向,则cos ?可在(-1,+1)之间连续变化,感光板上将呈现连续带状分布。但是实验结果是:只出现两条分立线,即对应cos?=-1和+1。因此可以假设氢原子磁矩只有两种取向。 由于处于S态的氢原子当轨道角动量=0,没有轨道磁矩,所以可以肯定氢原子的磁矩来自于电子的磁矩,即自旋磁矩。 乌伦贝克(Uhlenbeck)和 歌德施密特(Goudsmit)于1925年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了电子自旋假设: 电子自旋只能取两个值,即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电子自旋在数值上等于 。 自旋的其他实验证据 证明电子具有自旋的另一个实验证据来自原子光谱线的精细结构。实验上发现钠原子光谱中的一条波长为??5893?亮黄线,若用高分辨率的光谱仪观测,实际上可以看到该谱线其实是由靠的很近的两条谱线组成。 §1.9.11 简谐微扰量子跃迁几率 有关简谐微扰下的量子跃迁几率的推导过程过于烦琐,我们直接写出结果。若我们在t0时施加一个简谐微扰H’ 这里w为谐波微扰的角频率,F为振幅,则电子从k能级跃迁到m能级的跃迁几率为 这里r为跃迁几率,正负号分别对应吸收或放出光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