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docVIP

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吉林一中 语 文 试卷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九歌》的来源问题历来有四种说法,其一是夏代古乐的名称;其二是就楚地民曲所仿作的;其三是屈原应楚王命所创;其四是周人记载和解释的所谓“九德之功”。 首先谈古《九歌》。《九歌》之名,在古神话书《山海经·大荒西经》里就记述夏代国君夏后启把本属天庭的《九歌》、《九辩》记录下来,改编为《九招》,在人间大穆之野演奏祭天。由此可知,《九歌》之名早于楚辞就已经有了,它是夏代留传下来的祭祀乐章之名。但从《离骚》中记载的夏代《九歌》的语句看,它并不是什么肃穆的乐曲,所谓“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而《屈原赋注》中记录的“夏之失德也,康娱自纵,以致丧乱”更说明夏后启后来甚至因为沉溺于这种享乐的音乐而亡国。 逮至周初,《九歌》的名称仍有出现,但对它的解释,已有了变化。《尚书·大禹谟》有“劝之以九歌”的话,但这里所谓的“九歌”,据说乃是大禹提出的一项为政方针和礼乐教化的措施。这在《左传》中也有相同的说法:“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由此可知,崇尚德政的周代,已将《九歌》变成宗庙所用的颂德之歌。 但值得注意的是,周代还存在另一种“九歌”,汉代成书的《楚辞章句》记载屈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写《楚辞章句》的王逸是楚人,熟悉楚地流传的习俗,他的说法必有所本,那就是在楚地与周代《九歌》同期,曾流传着与夏《九歌》性质相同的祭祀音乐,我们可以称之为楚《九歌》。 说多元性的楚文化,继承了夏文化的因子,楚《九歌》之名,来源于夏《九歌》,这似已不成问题。但说楚《九歌》就是夏《九歌》的一脉相传,却也缺乏根据,因为楚《九歌》所祀的湘水神湘君等地方神,绝对不可能是夏所祀。至于屈原作《九歌》当然与楚《九歌》有密切关系,但从性质上看,却已有不同,屈原的《九歌》反映的乃是一场特殊的祭礼。这特殊主要体现在第八篇《国殇》一诗中。 《国殇》诗中主要是写战争的惨烈、战士的阵亡和对他们的颂祷,这不是传统民间的《九歌》所应包括的内容,我认为这应是一次朝廷专为“却秦军”而举行的一次国祭,是屈原在楚民间祭歌的基础上,专门为当时秦、楚战争中为国牺牲的爱国将士而写的祭歌,因此通篇悲慨雄壮。我们捡翻《国殇》的末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便可得知。所以《礼魂》紧接于《国殇》之后说“长无绝兮终古”,意思是人们会永远纪念他们的。 那么,为什么要祭国殇之魂呢?最简单的理解,是表示哀悼和纪念,但意义恐怕还不仅于此。《国殇》中的战争无疑是一场敌胜我败的战争,“严杀尽兮弃原野”,全军覆没。这其实是战国时期秦楚战争的常态,但屈原笔下他们的魂魄英武刚毅,可以继续战斗,成为鬼中的英雄豪杰。这是因为按照古人的观念,无辜被杀者,凶死者,是要复仇的。如果《九歌》写的是一次祭典的话,那么当然是为了祈福佑,而这福佑的主要内容,是十分现实的、具体的,那就是企图借助天神和国殇的英魂,复国耻,报国仇,使一再兵挫地削的楚国,转危为安。这就是《九歌》的性质和作意。而《汉书·郊祀志(下)》谷永对成帝的一段话“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军”或可为此观点的佐证。(节选自褚斌杰《论楚辞九歌的来源、构成和性质》) 1.下列各项对《九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夏代的《九歌》被认为是夏代国君夏后启从天上抄录来并用以祭祀的神曲,但是当时的这个祭乐并非是庄严肃穆的。 B.周代的《九歌》的源头和夏代《九歌》不一样,相传是大禹所创,本义是宣扬政治和礼仪教化的,因此成为宗庙颂歌。 C.周代楚地的《九歌》采用男女祭司共同主持祭祀的形式,是夏代《九歌》的续存,因此楚地《九歌》也是用来祭祀的。 D.屈原的《九歌》虽然也是用以祭祀,这一点和夏代《九歌》相似,但是祭祀的主持者却是朝廷,因此是庄严肃穆的。 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历来对屈原《九歌》的来源说法不一,总共有四种见解,作者查阅古代典籍,对这四种见解加以分析,认为第一种说法是对的。 B.《山海经》中关于夏后启的《九歌》记载,说明了在屈原之前,《九歌》这个说法就已经存在了,而《离骚》的句子是又一佐证。 C.因为写《楚辞章句》的王逸是与屈原同期的楚地人,所以本文作者认为他对楚地民间祭祀音乐《楚歌》的描写是可信的。 D.《尚书》中记载楚怀王使用屈原所写的《九歌》祭奠战死的楚军将士,获得了他们灵魂的福佑,击退了秦军的进攻。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推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夏后启沉溺于享乐的音乐,放纵妄为,最后导致亡国的历史,或许成为周代统治者的教训,这也许是周代出现所谓“九功之德”颂歌的原因。 B.夏代《九歌》的名称和战国时期楚地《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