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张曾科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章)新.pptVIP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张曾科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章)新.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概述 2.2 OSI体系结构 2.3 TCP/IP体系结构 2.4 五层体系结构 2.1 概述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描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总体架构,是网络功能的结构性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各层协议的集合统称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具有同样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才能无缝地互连。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分为七层。 TCP/IP体系结构为四个层次。 五层体系结构。 2.1 概述 2.2 OSI体系结构 2.2.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分层的方法有以下好处: 简化了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具有层间无关性,系统易于更新。 2.2.2 OSI的一些基本概念 实体和对等实体 协议和协议数据单元 协议(Protocol)是某一个层次中指导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 语法 语义 同步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由两部分组成:本层的协议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 2.2.2 OSI的一些基本概念 服务、服务访问点和服务原语 N层实体在N层协议的控制下可以向N+1层实体提供服务(Service)实现N+1层所需要的某种功能服务有如下两种形式: 面向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无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SAP)是上下层实体之间信息交换的接口。 服务原语(Service Primitive)描述提供的服务,定义服务规范,规定通过SAP所必需传递的信息。 2.3 TCP/IP体系结构 Internet使用TCP/IP体系结构。 网络接口层严格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层次,没有定义什么具体的协议。 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是TCP/IP的主要内容。 2.4 五层体系结构 Andrew S. Tanenbaum 建议了计算机网络的五层体系结构。根据Internet的实际情况,以TCP/IP体系结构为基础,综合了TCP/IP和OSI两种体系结构。 自下而上分别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2.4 五层体系结构 五个层次的功能简述如下: 物理层 为数据链路层提供透明的比特流(Bit Stream)传输服务,向下与物理媒体相连,规定连接物理媒体的网络接口规范。 物理层涉及网络接口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规范。 数据链路层 负责在单个链路上的节点间传送称为帧(Frame)的PDU,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可以实现可靠的传输。 对于广播链路进行链路的访问控制。 为了实现传输的可靠性,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提供传输透明性。 2.4 五层体系结构 网络层 负责计算机间的通信,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送称为分组或包(Packet)的PDU,从源结点通过中间转发结点逐跳地(Hop by Hop)将分组传送到目的结点。 实现网络互连,路由优化。 传输层 负责应用进程间的通信,为两个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End to End)的数据传输服务。为应用进程提供一条端到端的逻辑信道, 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不涉及线路中间的路由器等中间系统。 通信连接,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 应用层 对应OSI的高三层,对应TCP/IP的应用层,提供面向用户的网络服务。 * * PH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1 DL 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 2 N network layer 网络层 3 T 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 4 S session layer 会话层 5 P 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 6 A 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 7 英文名称缩写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层号 OSI/RM的七个层次 OSI环境中的数据流 对应的OSI TCP/IP     TCP/IP主要协议 可使用各种网络 网络接口层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低层(1~2) IGMP ICMP IP ARP RARP 网际层(internet layer) 网络层(3) TCP UDP 传输层 (tran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