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学作业》.doc
习题三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根据所给资料分析风化壳垂直分带的标志。
答:(1)风化壳的垂直定性,及定量的分带标志如下表:
风化分带 岩石颜色 矿物颜色 岩体破碎特点 物理力学性质 声速特性 剧
风
化
带 原岩完全变色,常呈黄褐、棕红、红色 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多已变异,形成绿泥石、绢云母、蛭石、滑石、石膏、盐类及粘土矿物等次生矿物 呈土状,或粘性土夹碎屑,结构已彻底改变,有时外观保持原岩状态 强度很低,浸水能崩解,压缩性能增大,手指可捏碎 纵波声速值低,声速曲线摆动小 强
风
化
带 大部分变色,岩快中心部分尚较新鲜 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均已变异,仅岩快中心变异较轻,次生矿物广泛出现 岩体强烈破碎,呈岩块、岩屑、时夹粘性土 物理力学性质不大均一,强度较低,岩块单轴抗压强度小于原岩的1/3,风化较深的岩块手可压碎 纵波声速值较低,声速曲线摆动大 弱
风
化
带 岩体表面及裂隙表面大部分变色,断口颜色仍较新鲜 沿裂隙面矿物变异明显,有次生矿物出现 岩体一般较好,原岩结构构造清晰,风化裂隙尚发育,时夹少量岩屑 力学性质较原岩低,单轴抗压强度为原岩的1/3-2/3 纵波声速值较高,声速曲线摆动较大 微
风
化
带 仅沿裂隙表面略有改变 仅沿裂隙面有矿物轻微变异,并有铁质,钙质薄膜 岩体完整性较好,风化裂隙少见 与原岩相差无几 纵波声速值高,声速曲线摆动较小 由上表分析知该风化壳由地表向下依次可分为土壤层、剧分化层、强风化层、弱风化层、微风化层。
土壤层主要由完全风化的红色矿物粘土组成,其中夹有少量的砾石和碎石。
剧风化层中花岗岩已风化成黄色之砾质沙土状碎屑,岩石的原生结构已遭破坏,矿物之间已失去结晶联系并含有少量黏土颗粒,风化碎屑用手搓即碎,大部分矿物已遭风化变异,长石变成高岭石,黑云母变成蛭石,角闪石变成绿泥石,石英成砂粒状。
强风化层花岗岩已风化成灰黄色之块球体,其形状多为圆球体,直径2-5cm,块球含量达40%-50%,矿物变异较轻,长石风化后成高岭石及方解石,黑云母风化成棕色。球体内部岩石新鲜。
弱风化层中花岗岩已风化成黄色块球体,并夹少量碎屑,块球呈长方形,块球体含量达70%,矿物变异轻微。
微风化层中花岗岩新鲜,仅沿原生节理及构造裂隙面上有轻微风化,裂隙表面呈黄褐色或绿色,其上附有褐铁矿,绿泥石及次生方解石。
根据所确定的风化壳标志,考虑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在所给地质剖面图上进行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答:根据风化壳标志,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
温度:温差大、冷热变化频率块有利于物理风化;温度变化对岩石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速度、水溶液浓度都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化学风化的速度。
降雨:各种化学风化是水参与下完成的,运动的水及矿物质运移,破坏化学平衡,促进反应不断进行。
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各种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大小为: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
地质构造:构造运动活跃的地方,岩石的破碎程度较高,有利于岩石的风化。
地形:地形不同影响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光照、温差条件、沟谷侧向入侵作用、残积物滞留条件,从而影响岩石的风化程度。例如:在陡坡地段,风化速度较大,风化壳较薄。相反在缓坡地段:风化速度较慢,风化壳较厚。
下图为风化壳的垂直分带图
风化带孔深下限 A1(m) A2(m) A3(m) A4(m) A5(m) 剧风化带 24 39.5 17.5 12.5 3 强风化带 40.5 64.5 53.5 19 12.5 弱风化带 49.5 71.5 96 27.5 16.9 微风化带 54.4 75 108 35 19
从遂洞围岩稳定性的要求出发,对岩石风化分段进行工程地质评价。o以下,倾向在SW200? ~270o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o∠82o,346o∠81o,263o∠85o。
4、地层岩性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J2)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湖沉积,里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Q4col)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士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Q4ml)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砌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5、水文地质条件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的上层滞水。
6、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动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二、滑坡特征与形成机理
1、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