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概论考试背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地质学概论考试背诵》.doc

思考题汇总 第一章 1、海洋地质学的定义 以传统的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海洋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洋岩石圈地质过程及其与地球相关圈层(尤其是大气、水圈和地幔)间相互作用,为人类开发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环境服务的科学。 2、海洋地质学结构 1)海洋地貌学;2)海洋地球物理学 ;3)海底构造地质学 4)海洋沉积学;5)海洋地层学;6)古海洋学;7)海底矿产地质学 8)海洋灾害地质学;9)海洋工程地质学。 3、国内外海底探测技术 海底探测技术汇集了各学科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包括调查平台、海上定位、海底水深地形探测、地球物理探测、地质采样、海底原位观测、遥感技术等。 第二章 1、分别简述大洋地貌、 大陆边缘地貌的地貌单元 大洋地貌: 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大洋中脊体系是指贯穿世界各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的总称。 中央裂谷:大洋中脊轴部从顶部切入的谷地,深1~2km,两壁陡直,称为中央裂谷。 断裂带: 大洋中脊体系在宏观上构成全球性海底山脉,但在微观上并非连续不断,它被一系列与脊轴垂直或近于垂直的横向大断裂带切割。 大洋盆地 深海平原: 深海平原是指海盆底平坦的区域,坡度小于1:1000,为地球表面最平坦的部分。 深海丘陵: 深海丘陵是指深海平原中明显高起的小丘,高度小于1000m。水平分布范围一般从1~10 km,但也可达50km。 海山与平顶海山: 孤立于洋底之上、相对高度在数百米以上的海底高地叫作海山。在海山之中顶部平坦呈圆锥状台地的山峰叫平顶海山。 岛链: 在大洋中,存在有呈线状排列的火山,形成海山链,如果这些海山出露在海面之上,则形成岛链。 环礁: 礁体(石)是指由钙质生物体堆积而成的海底隆起。环礁是指大洋中毗临海面而生长的环状礁体。 大陆边缘: 稳定型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自然延伸的部分,是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大陆坡:大陆坡是分隔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从陆架外缘(陆架坡折)向深海延伸至2000m左右水深。 大陆隆:陆坡坡麓向大洋缓倾的、由沉积物堆积成的巨大楔状沉积体,常由许多海底扇复合、改造而成。 活动型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自然延伸的部分,是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岛弧:海沟向陆一侧,并且与海沟平行展布的弧形火山列岛,称为岛弧。 海沟:一般指水深超过6000m的狭长深水洼地,常出现于大陆(或大洋)边缘,多呈弧形,大多由一系列深海洼地组成,其侧坡比较陡急,横剖面呈“V”形,或有狭长的平坦海底。 边缘海盆:岛弧之间或岛弧与大陆之间的海盆地叫边缘海盆地 。 2、海洋划界原则 两个或几个国家在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界限发生重叠时,一般采取的划界原则: 中间线法(平分法、等分法) 公平原则(岸线长度比例、人口比例) 自然延伸原则(仅大陆架使用) 参考已有条约或历史性权利 我国大陆架权利: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原则 第三章 1、板块的定义和划分 定义:岩石圈被大型构造不连续面(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这种呈刚性、相对于其它块体可以发生移动的岩石圈块体被称为“板块”。板块之间通常有三种边界:汇聚型、离散型和转换断层型。 划分: 1968年法国勒皮雄根据地震带、地形和地质等资料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板块。 2、试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和要点,并对该学说加以评价。 证据:a、大路边缘的形态; b、造山带与地层学; c、古冰川及气候的证据; d、古生物的证据; e、地磁学的证据。 主要论点: 1 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前者称为泛大陆、后者称为泛大洋; 2 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 的粘性的硅镁层之上; 3 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陆逐渐破裂、分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4 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 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5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前缘 受到挤压褶皱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而脱落 形成岛弧、岛屿 缺点:大陆漂移说的主导思想是正确的,但是限于当时地质科学的发展水平,魏格纳未能正确说明大陆漂移的机制。 刚性的花岗岩层不可能在刚性的玄武岩层上漂移; 潮汐力与离心小,不足以引起大陆漂移,也不可能在大陆前缘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 大陆如何拼合的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妥善解释,例如北大西洋两岸的纽芬兰与欧洲就难以拼接; 魏格纳不是地质界出身的学者,备受地质界的排挤。 3、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证据和要点。 证据: ① 联合古陆的重建、拟合和越来越多的大陆漂移的证据; ② 在大洋中存在有一贯穿全球的大洋中脊体系; ③ 太平洋边缘的沟—弧体系及其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④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