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1127;amp;#1008; 路长柏等编著 干式变压器理论与计算》.pdf

《amp;#1127;amp;#1008; 路长柏等编著 干式变压器理论与计算》.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mp;amp;#1127;amp;amp;#1008;路长柏等编著干式变压器理论与计算》.pdf

学习 路长柏等编著干式电力变压器理论与计算 第 1 页 共 5 页 学习 路长柏等编著 干式电力变压器理论与计算 一 主绝缘距离确定 依据GB6450-1986标准,10 kV 的干式变压器,工频28 kV,雷电冲击电压 60 kV(峰值)。 当模型的绕组间距离 = 40mm,高压绕组对铁轭距离 H = 80mm 时,其放电 电压为37.9 kV,裕度为1.43,冲击时为95.4 kV,裕度为1.59。 按空气的耐电强度确定主绝缘距离 1 高低压绕组间距离CZ 空气的耐受电压强度为0.70~0.85 MV/m 则: 高低压绕组间距离≥ Ug/0.70~0.85 Ug——高压绕组的试验电压,kV。 由此对 10 kV 的干式变压器,Ug = 28 kV,则应为 33~40mm。考虑到在雷 电冲击电压试验时,当冲击系数为2.5,在冲击电压转换为工频电压时, 60/2.5 = 24 kV;75/2.5 = 30 kV。 高低压绕组间距离取40mm 时是相当可靠的. 2绕组的端绝缘 通常为环氧玻璃布为端绝缘。其耐受电压强度为1.75 MV/m(方均根值), 当冲击电压取75/2.5 = 30 kV 时,30/1.75 = 17.1mm,因此,高压端绝缘取 Hd1 = 25mm,低压端绝缘取 16mm。 3 端绝缘到铁轭的空气距离 Hd2 按能承受高压绕组的试验电压,此处耐压强度应限于0.6 MV/m,故 Hd2 = Ug/0.6- Hd1 = 28/0.6-25 = 21.7mm 考虑到端部以垫块(通过压钉)压紧,电场会发生畸变,故应加大空气距离, 取Hd2 = 50 mm。 4 相间距离CM 通常等于高低压绕组间距离。 主绝缘距表 额定电 工 频 试 雷 电 冲 C0 CZ CM HY1 HY2 压 验 电 压 击 电 压 (mm) (mm) (mm) (mm) (mm) (kV) (kV) (kV) 1 3 - - - 10 - 6 20 40 10 24 24 65~70 65~70 10 28 75 24 30~40 40 80~85 80~85 35 70 170 85 85 115~120 115~120 学习 路长柏等编著干式电力变压器理论与计算 第 2 页 共 5 页 二 绕组温升计算方法 τ = k × Q n (K) Q = P /S K, n——经验系数。 n = 0.8 1 饼式绕组温升计算 先算出轴向与水平气道有效散热系数和有效散热面,再按下式计算 0.8 外绕组: τ = 0.3 × Q 0.8 内绕组: τ = 0.33 × Q 2 层式绕组温升计算 按经验公式: 对高压绕组(无气道,只有两个轴向散热面) :K = 0.46 对高压绕组(有气道,三个以上轴向散热面) :K = 0.56 对低压绕组(不管有无气道,):K = 0.66 散热面积——S:按实际散热面积,不需计算有效散热面,不考虑气道系数 (气道宽度和气道高度的影响)。 欧洲的绕组温升计算方法: 考虑到气道宽度和绕组高度对有效散热的影响,按热交换的热传导和对 流、辐射的方式分别进行温升计算。 三 学习讨论 1 关于主绝缘距离 实际上按供电部门的要求, 10 kV 的干式变压器,工频 35kV,雷电冲击电 压75 kV(峰值)。 当模型的绕组间距离 = 40mm,高压绕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