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下市政工程.doc
2月25日 第一节
当前我国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动态和对策
城市与区域水资源安全研究
1.1城市与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问题
Ex:吉化事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2城市与区域水资源安全对策
(1)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空间布局
(2)强制性限制处理沿江地区的垃圾
(3)选择和建立城市产业循环经济链
2、城市安全防灾规划对策研究
2.1城市洪涝灾害抗御的规划对策
(1)城市洪涝灾害抗御的关键问题
a.不少城市的抗御洪、涝、潮标准偏低,抗灾能力弱。
B有些城市的抗御洪、涝、潮标准过高,只能作为空洞的摆设。
c城市所确定的抗御洪、涝、潮灾害的各项标准不协调。
(2)城市洪涝灾害抗御的规划对策
A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规模和组团式城市的各组团规模、经济总量。研究城市地形地貌和洪水、潮汛的相互关系,合理确定城市整体和各组团防潮、防洪的标准,科学确定各组团防洪坝的标准和水文情况。
B 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和水文情况
研究城市地形地貌和水系现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组团的实况,科学确定各组团的排涝标准和城市整体和各组团的防洪、防潮规划标准相一致。
2.2城市地质灾害的避防规划对策
(1)城市地质灾害规划的关键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规划城市已建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或城市总体规划未做地址灾害评价工作,规划地区是否避让地址灾害易发生地区,没有权威可靠的依据。
(2)城市地质灾害规划的对策
A、对现状城区,必须对易发生地质灾害地段进行工程稳固工作,或对该地段建筑物、构筑物做加固处理工作,必要时应拆除部分建于易发生地址灾害地段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其用地辟为城市公共绿地。
B、对已经审批通过而未做地质灾害评价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补作地址灾害评价工作,对易发生地址灾害地段,调整其用地性质,作为城市公共绿地或防护生产绿地。
B正在编制的各类城市规划,严格执行建设部规定,必须有地质灾害评价工作。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较易发区、不易发区。
2.3城市竖向规划中的安全保障对策
(1)城市竖向规划中的面临的问题
不管地形欺负、河道弯曲,道路求平、直、宽,建设场地大而平,不惜劈山填河,不仅导致产生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泥石流发生等灾害,还破坏了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风貌。
(2)城市竖向规划中的安全保障对策
A、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结合地形地貌,依山就水,进行城市道路选线,形成合理的城市道路网。城市主干道因考虑交通量大、主体景观等因素,线型要求适当平直。城市次干路、支路保证交通通畅、安全的前提下,线型应充分依据地形自由布置。山地城市道路横断面可采用复合式断面,以减少道路横向拓展的土石方量。
采取上述对策措施,不仅从宏观上维护了城市特有的地形地貌,减少填挖土石方量,避免、防止因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而且,能形成本城市独特的空间特色。
B、在详细规划阶段,更应该注重维护自然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水景观资源,依山就水,布置道路系统,因地制宜进行竖向规划。尽量减少土石工程量。山地城市更需要合理组织步行系统,有道路、台阶、平台组成纵横高差的山城步行系统。这不仅减少工程造价,避免或减轻因建设与引发的地质灾害。而且丰富该地区的特色空间景观。
2.4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规划
(1)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规划的关键问题
设施自身的抗灾能力弱,备用容量小,工程官线敷设状况差,材料老化,易受破坏。
(2)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规划对策
城市生命线系统应有足够的地下设施和容量,建设相应的专业管线共同沟。
工程管线应采用强度高、韧度高的材料。
逐步开发地下空间,开辟地下道路和地下交通系统。
2.5城市公共安全关键问题
(1)城市公共卫生时间防控的关键问题
防控的重点是进行各种传染病防控和医疗设施事故所导致的病毒、细菌扩散、射线辐射等。其关键是医疗防疫设施的配合和合理布局。
(2)城市医疗防疫设施安全的规划对策
首先,加强城市医疗防疫设施的合理配置,配备齐全。同时,要调整医疗防疫设施布局的规划概念。
(3)城市大型活动地区安全的关键问题和规划对策
a城市大型活动地区安全的关键问题
存在交通系统不完善,人车流集散困难,缺乏人流快速疏散场地、应急救援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问题。
b城市大型活动地区安全的规划对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