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

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 【摘要】: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转型时代一次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此次危机不仅造就了次大陆的新政治格局,而且也对美、苏、中三大国的对外战略以及战略导向影响下的大国关系调整产生深远影响。在处理美巴关系、应对南亚危机的过程中,尼克松政府以现实主义为美国外交政策的至上政治哲学。但美国无法摆脱地缘政治利益与反对专制,鼓吹自由、民主、人权的道德主义观念的选择困境。对叶海亚政权的“偏袒”实质上体现了尼克松政府南亚战略安排的结构性紧张:全球战略理念与地区主义考量的矛盾;现实政治选择与冷战道义目标的矛盾。本文以美、印、巴等国现有的南亚危机和美巴关系史专著和论文为研究起点,以美、印、巴、孟等国的解密外交文献和档案汇编为史料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并适当借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以冷战的“双重逻辑”——国际性与本土性作为立论基点,将1971年南亚危机为阐释冷战进程中地区危机与冲突内在特性的平台,把全球层面的美苏中三大国权势斗争、区域层面的印巴争斗、巴基斯坦国内层面的西巴军人政权与东巴激进民族主义集团的殊死对抗这三大变量的多维互动作为新的研究框架,展现大国的对外战略与地区角色政治行为的双向搏弈,进而分析巴基斯坦国内制度缺陷所引发的政治动荡是如何外溢到国际领域,又是如何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区外大国介入,激化冲突导致局部战争。论文分为绪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言部分系统梳理了1971年南亚危机时期美巴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并由此导出研究目的、选题意义和篇章结构。结论紧扣绪言提出的研究目的,对正文部分的史实分析进行提炼总结,深化论文主题。正文分为五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通过对南亚危机的国际背景与地区根源进行分析,为后面的展开研究奠定基础。全球冷战的大气候和南亚地区内部印巴之间的矛盾相互影响产生了冷战时代南亚战略格局的基本雏形。从总体上看,外部力量的渗透与地区内部冲突交织纠结造就了苏印与美巴对峙的格局。面对涌动勃勃生机的世界新变化,尼克松和他的对外政策顾问基辛格着手调整美国的对外战略,在新的战略规划中,南亚、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棋局中的定位都将发生变化。尽管1960年代末期的世界正在孕育着革新式的政治经济变动,南亚次大陆和巴基斯坦国内却在对峙和动荡中向暴力和战乱的深渊逐渐滑进。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危机爆发之前,巴基斯坦政治局势和美巴之间基于各自利益需要的彼此借重。对于再次实行军法管制的巴基斯坦,国家将往何处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政治问题。叶海亚·汗许诺举行大选,为迅速恢复巴基斯坦宪政创造条件。在经历政治纷争与天灾人祸之后,巴基斯坦建国以来的首次大选如期举行。但大选的顺利举行仅仅只是巴基斯坦宪政民主的起步,随后的政治纷争表明军人政权、西巴与东巴之间的利益纷争、观念分歧难以趋同。相较风雨飘摇的巴基斯坦,美国正积极开掘“解冻”中美关系的外交渠道,扭转相对于苏联的战略颓势。而尼克松和基辛格最为倚重,并最终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巴基斯坦渠道。如何在推进巴基斯坦渠道有效运作的同时,适时关注并切实应对巴基斯坦的内政危机是尼克松政府必须审慎思量的重要问题。第三章主要考察了危机爆发之后对南亚局势造成的巨大震荡,尼克松政府在危机初期的政策考量,特别是对巴基斯坦政策背后的战略动因。叶海亚·汗在初步稳定东巴形势之后,着手他的政治重建计划,力图抹去人联在东巴政治图景中的印记。但东巴民众的抵触情绪却丝毫未有缓解。与此同时,难民问题出现并有不断增强之势,东巴内乱“外溢”成为印巴之间的跨国危机,印度采取公开外交与秘密行动相结合的方针,公开造势申明支持和同情东巴的反抗斗争,默许建立“孟加拉临时政府”,与叶海亚·汗军人政权对抗。危机爆发之后,尼克松政府的政策取向有一个从不介入、不卷入向有限介入的转变过程。在确定将支持巴基斯坦政府作为政策底线的情况下,如何在有效缓解东巴危机的同时,推进全球战略调整而不受关键国家—巴基斯坦内部动荡的影响,是危机初期白宫最高决策者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当然,考察这一时期的美国危机政策,我们还应当注意到政策最终的确立是各部门、各官僚机构相互权衡、斗争并进行政治妥协的结果,特别是尼克松——基辛格掌控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与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甚至国会都存有巨大的分歧。第四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在巴基斯坦渠道圆满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的同时,中美秘密外交浮出水面转变为震惊世界的“冲击外交”。这一“冲击外交”是一场推动冷战转型的“外交革命”,它既开启了冷战的新时代,但它本身也是代价和风险都相当之大的外交举措,加速了苏印走向联盟的进程,并使南亚危机由于大国竞争的注入而斗争更趋激烈化。虽然在难民问题,东巴政治和解问题上,尼克松试图处心积虑地化解危机,但这些努力都归于失败,南亚”火药桶”一触即发。面对战争威胁的日益临近,处于内外压力之下,尼克松政府最终作出停

文档评论(0)

you93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