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doc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江背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熊瑾玎等同志的故乡,地处XX县东南部,三面和浏阳接壤,距省会XX市和铁路枢纽XX市各30公里,离黄花国际机场仅10公里,浏阳河穿境而过,s103省道横贯东西,水、陆、空交通极为便利,具有独特的政治人文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全镇总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耕地5.4万亩,辖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是XX县行政大镇、工业重镇。境内有三湘第一村、全国文明村---印山村;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故乡特立村;有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前景美好的乌川湖村。 江背镇素有“水泥之乡”、“车身之镇”的美誉,乡镇企业和城镇建设起步较早,是湖南省首批小城镇示范镇,也是XX县现代化农业示范镇。1992年江背镇工贸小区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示范区,2000年江背镇被批准确定为省级工业小区,纳入长沙重点园区建设范畴,2004年被列入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省5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今年,县委、县政府拟定我镇为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镇、卫星新市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中,我镇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嬗变之路。 一、嬗变之源 城镇化不仅是大趋势,也是大战略、大平台、大变革。谁抢占了城镇化发展先机,谁就能在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近年来,我镇围绕XX县“城乡一体化”战略,始终坚持“工业兴镇、强企富民”之路,以城镇化作为重要引擎和平台,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镇域承载、辐射能力,努力构建“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镇域格局,营造文明和谐的镇域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江背社区为核心,朱家桥社区、梅花社区等为骨干,印山村、特立村等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城镇发展“破茧成蝶”,美丽“嬗变”。全镇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提高到2010年的50.3%,城镇化率增长了近17倍,成为XX县城镇化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二、嬗变之策 城镇化嬗变,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不再是过去的管理型政府,应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主动引领谋划,深层次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作用,激发全民参与管理的热情,凝聚了强大的嬗变力量,为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一)由“乱”到“顺”,齐抓共管促和谐 城镇化推进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如同种菜养花,“三分种,七分管”。我镇成立了城镇化建设小组,书记毛葵为组长,镇长陈虎为副组长,相关党政领导为成员,并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抓城镇化建设。同时,经过实地调研,制定了“经济强镇、农业稳镇、文化兴镇、环境美镇”的发展纲领,在此基础上,广开言路,问政于民,积极与群众对话,确立了“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经济实力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二)由“粗”到“精”,科学规划显特色 城镇规划是引领发展的“蓝图”,是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纲”,我镇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为抓手,致力提升城镇品位。2008年,我镇聘请湖南大学规划设计院,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总体集镇建设规划、工业园区控制性规划、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了“分类指导、统筹发展”战略,形成了“一心一环、一园三组团”的镇域规划体系。一心是江背社区为中心;一环是由s103、江五线、梅五线和朱梅线组成的道路环,将各组团串联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园是江背工业园;三组团是指江背工贸组团、印山建材组团和朱家桥-五美居住组团。同时,集镇建设的布点也由遍地开花、按行政区划划分向有重点、分梯级进行布局转变,江背社区、朱家桥社区、五美社区、梅花社区正成长为城镇现代商贸服务中心,梅花集贸市场和五美集贸市场逐步成为中心集贸市场。整体来说,通过规划我镇实现了发展品位的提升,为我镇实现组团规模式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由“缺”到“全”,完善基建重便民 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决定区域承载力。我镇牢固树立“宜居宜业”理念,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功能性、配套性和服务性作用,提升我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一,交通先行,打造纵横道路网。目前,我镇村组通公路覆盖率达100%,在原有的s103线、319国道的基础上,接通岳汝和浏醴两条高速公路,实现主要干道与县域内的高速、国道、机场互通。拟建中的黄江公路将与岳汝高速赤霞、黄兴大道南延和s107南延线连接,接受武广高铁、空港城的辐射,为我镇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活力,成为新一轮加快我镇建设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起点。第二,服务至上,打造集镇生活网。近年来,五美集贸市场、客运站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st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